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发布老龄事业发展报告白皮书: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老龄事业发展“水涨船高”
2021/09/28 20:45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9月28日下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医疗保障局召开发布会,发布《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年)》。

  老龄化持续加剧,长寿老人越来越多

  据省卫健委副主任邱泽森介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至2020年11月1日,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50.53万,占总人口比例为21.84%,高于全国3.1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六位;其中,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372.6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20%,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

  我省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邱泽森表示,与2010年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8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32个百分点。2020年,全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288万,20年里增长了2倍多,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也超过15%。截止2020年底,全省百岁老人7763人,比上年增加了1088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提升,特别是越来越普及的健康促进行动,人口高龄化趋势将更加显著。

  此外,老龄化程度地区化差异明显,从常住人口上看,苏中、苏北地区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苏南地区,老龄化率最高的南通市比最低的苏州市高出13.05个百分点,南通市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百岁老人数量达到1722人,居全省之首;全省老年人口女多男少持续凸显,寿龄越高,女性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大。这提示未来寡居老人增多,尤其是高龄女性寡居老人的增多,将给老年群体的婚姻、养老、医疗、特殊照顾等提出更新的要求。

  全省老龄事业发展“水涨船高”

  虽然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但我省老龄事业发展也“水涨船高”。据邱泽森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贯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22项重点任务和25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评价指标,并将其中9项指标作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约束性指标。

  目前全省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增,814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提高;连续10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今年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比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高出80元。

  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省至今已经建成二级以上老年医院17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65.4%,累计建成护理院299家,约占全国总数的39%,老年医院、护理院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城乡联动创新建设133家社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床位数超过4万张。此外,全省已建成老年病科、康复科等服务老年人的基层特色科室378个。

  据介绍,我省还在全国率先推动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和新建适老住区试点,开展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和宜居街区试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增设养老服务用房。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改造2000年前建成小区8729个,加装电梯2120部。

  应对老龄化,全省各部门积极在行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需要多个部门并肩携手共同应对。“十四五”期间我省有哪些应对措施?

  江苏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二级主任科员吕毅介绍说,“十四五”期间,省发改委将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编制人口发展规划,评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决策参考。

  省人社厅养老保险处处长朱华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养老保险将持续推进扩面,推动参保扩面由注重扩大数量转向提质增效、量质并重。全省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由2015年的105元逐年提高到2021年的173元,居全国第8位,实现10年连调。下一步将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完善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在保基本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失智老人逐年增多,目前全省有失能失智老人135万。如何减轻这部分家庭的负担?“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据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朱晓文介绍,2016年南通和苏州两市被列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后又在徐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等市开展试点。目前,我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000万,近21万人享受待遇,基金累计支出约21亿元,年人均基金支出照护费用约7000元。长护险有效解决了失能人员的生活护理和医疗服务,减轻了其家庭经济及事务性负担,明显提升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逐步缓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问题,同时也补齐了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短板,一定程度上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推进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的传承,试点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目前,试点地区与护理相关的定点机构已达783家,护理床位超过5.7万张,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

  在家门口幸福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心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说,根据抽样调查,接近97%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庭和社区接受养老服务。“目前全省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2万个,街道日间照料中心589个。‘十四五’末将实现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叶翔宇说,此外将养老机构专业化的照料护理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把床位搬回家,把服务送上门,满足高龄、失能老人在家接受专业照护的需求,目前已在8个设区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4万余张。

  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抽样调查显示,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比例为77.4%,80岁以上高龄老人患慢性病比例达85.3%;全省失能、失智老年人超过135万,全社会健康养老服务压力日益凸显。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赵恒松介绍说,目前,我省已建成老年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全省各类老年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万余人,其中在医养结合机构工作的有3.2万人。老年医院、护理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已经被列入对设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列入持续解决民生突出问题重要内容和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明确到2022年所有设区市设立1所三级老年医院、人口超50万的县(市、区)设立1所二级老年医院、所有县(市、区)建有1所以上护理院。我省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王拓/文

  王子杰/视频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