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碳中和月饼”来了?小心交了“智商税”!
2021/09/19 22:05  央广网  

  摘要:

  “碳中和”是今年经济领域中的热词,目前也“破圈”渗透到了月饼市场。

  几款打着“碳中和月饼”旗号的产品在今年的月饼市场中冒头,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与好奇。

  “碳中和月饼”到底是什么月饼?是新品类还是“智商税”?

  记者看到,一家北京企业推出了所谓“国内首款碳中和月饼”,一家上海企业推出了所谓“碳中和定制月饼礼盒”……与其他月饼相比,记者手上的这几款“碳中和月饼”在口味上比较常规,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上也没有特别之处。

  于是,记者拨通一家企业的销售电话,咨询“碳中和月饼”有何特殊。企业销售人员对“碳中和”避而不谈,而是更加强调自家月饼的“有机”特色。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碳中和”与“有机”并不是同一维度的概念,就目前市面上的情况而言,所谓“碳中和”更像是给产品“戴上了华丽的帽子”。

  朱丹蓬:

  月饼生产企业打出“碳中和”口号,其实是有意迎合国家政策。这当中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真的有干货,有待市场检验。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月饼消费存在一定“碳中和”“低碳”概念的话,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考虑:

  例如,可选用非肉类原料,因为相较而言,肉类生产往往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月饼包装应使用绿色环保、可回收可二次利用的材料并防止过度包装;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二氧化碳的“正负相抵”,从而达到“零排放”。

  遗憾的是,记者手上的几款所谓“碳中和月饼”基本没有标注此类信息,只看到一家企业有所标注。

  该款产品的包装中还写着,一块月饼的碳排放总量约为130克,其中,原料环节、包装环节与月饼生产环节是碳排放量前三的环节,分别为70g、29g与25g。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认为,月饼生产企业开始披露产品的碳排放数据是个好事,将使得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但披露碳排放数据并不意味着“碳中和”,不建议大家在营销中随便使用“碳中和”这一概念,“碳中和”也需要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一些认证。所以,目前所谓“碳中和月饼”更多是一种商业营销。

  专业人士提醒,“碳中和”不是一个万能的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相关生产和销售企业要适可而止,不能让严肃的经济概念沦为炒作营销的“垫脚石”。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