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庆丰收、感党恩”我的丰收故事 | 汪庆标:携手乡情,走农业振兴路
2021/09/17 14:59  交汇点  

  编者按:今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将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丰收节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将充分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为全面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营造城乡共庆丰收、共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良好氛围,交汇点今起推出《“庆丰收、感党恩”我的丰收故事》专题,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丰收图景,敬请关注。

  汪庆标:携手乡情,走农业振兴路

  我叫汪庆标,是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竹程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也是社区伍竹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竹程社区原为竹程乡,后拆乡并镇后隶属程桥街道,因地理位置在程桥、竹镇两个街镇中间位置所以各取一字得名竹程。

  拥有“十八里铺子”、“十里茶兴街”、“美人甸子”等名号的竹程,在2016年被列为市级经济薄弱村,对比其他社区集体收入,这顶贫困帽子的确名副其实。2016年至2017年,社区通过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帮助53户低收入农户顺利脱贫,但是我们社区自己头上这顶经济薄弱村的帽子什么时候才能摘掉,这个问题沉甸甸地压在社区两委班子肩上。2017年申报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帮助我们社区打了一个扎实的翻身仗。

  2017年,社区成立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伍竹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省级投入扶持资金200万元人民币,合作社按645元保底租金折股3100股,农户土地849.5亩按照645元租金折股合计总股份为3949.5股。社区集体占有78%农地合作社股份;农地合作社农户占有22%股份。200万元的扶持资金犹如一捧希望的种子,保障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使其在我们合作社生根发芽、实现脱贫致富,是摆在我们两委班子面前首要的问题。

  我们两委班子通过研究学习,强化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狠抓规范底线,科学使用扶持资金,发展壮大合作社。首先是严格按批准的方案实施。经省级批复的实施方案是合作社运营的方向、是项目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我们所有项目都对照方案实施,实行了规范的招投标、监理、预决算审核、竣工验收制度。其次是资金管理规范、不踩红线。合作社单独建账核算,实行资金、账务乡镇双代管,会计作为报账员,对账务定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会议,票据由监事会审查通过后再由合作社理事长审批,所有账务由专业财务公司管理。同时规定,合作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票据,用工编制工资表,实行打卡发放到人,不得支出非生产性费用。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只有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踏实,才能让合作社的运营健康长久。作为经营合作社的是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我们不仅仅要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更要对社区所有父老乡亲有交代。那长在田里的稻子,看在乡亲百姓的眼里,也扎根在我们两委班子的心上。

  刚开始经营合作社的我们,就像初入学堂的学生,摸索着开始了求学之路。事事亲力亲为,一心扑在地里,然而交出的“学费”是昂贵的,教训是惨重的。2017年年底合作社粳稻的产量亩产平均在950斤,整整比同年农业大户的产量少了150斤,合作社直接亏损约12万元。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质疑——他们哪会种田哦?糟蹋我们的田诶!社区哪是种田诶,肯定是拿钱吃饭喝酒了!

  我们百口莫辩,陷入了深深地反思,经过认真复盘总结,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出现了错置。合作社是什么?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我们用管理经营公司的方式运营合作社,却脱离了我们群众的基础。谁最了解田块的情况?谁最知道水情?谁最有种田的经验?是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成长起来的村民乡亲。

  要想做好社区干部,必须先做好种田农民,要学会把乡亲拉过来一起干。明确了这个总方针,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因为所有的农业用工都是临近村组人员,我们广泛发动群众,和有意向的村民一边教一边干,我们教村民合作社管理,村民教我们种田经验,社区主要负责人各自领任务亲自抓、下田种、分片管理,两委干部全部参与的一支农业队伍就这样慢慢壮大起来。另外,由社区主任负责管理经营稻虾养殖基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对350亩稻虾基地进行直接管理,当年基地收益增加了5.2万元,2018年社区又增加了约400亩的稻虾基地。对常规稻麦种植区域,我们聘请了所在组的老党员、种植能手参与到我们种植的全过程,在播种、施肥、上水、除草、植保的各项环节给予指导,我们社区人员撸起袖子,一起下田去干。7月份最热的天我们在田里除草、强对流天气来之前我们挨着每块田挖排水沟,每一块田的施肥都是拿着编织袋亲手撒,闲暇时跟乡亲们坐在田埂闲话家常。2018年合作社实现增收8.5万元,到了2020年,合作社增收达16.8万元。现在,合作社收益已经成为我们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性来源。

  我现在站在这里,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印庄组的陈奶奶捧着一瓣西瓜送到田头给我,她满是皱纹的眼角弯下来笑眯眯的说:小汪啊,快拿块西瓜吃,看你热得脸都红了。那一刻我不是一个社区干部,而是一个受到长辈关爱的新农人,跟我们社区的父老乡亲们肩并肩站在田间,一起看着我们的田,金秋已至,风吹稻浪,我们充满着对幸福的希望。

  交汇点记者 吴琼 整理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