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苏州自贸片区交出两周年创新答卷
2021/08/26 12:33  新华报业网  

  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超过100项,4项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最佳”,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苏州自贸片区交出两周年创新答卷。

  两年前,苏州自贸片区挂牌成立,面积达60.15平方公里,体量占整个江苏自贸区面积超一半,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2020年,以占全国自贸区2.78%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自贸区约4%的实际利用外资、10%的进出口总额……

  可打高分的创新答卷

  在高端化产业方面,数据显示,自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以来,直接带动新设外资项目630个,增资项目294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0%以上;率先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1800家,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开发全国首个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80%。

  今年第一季度,苏州自贸片区内6家生物医药企业相继敲锣上市,募资总额约50亿元。与这一新兴产业腾飞相得益彰是苏州自贸片区通堵点、破难点的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勇闯无人区”为生物医药产业扣上了一环又一环“精密齿轮”。

  给药装置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药企常因给药装置在国内未注册而无法进口,不得不延长研发周期。新冠疫苗争分夺秒的研发中,苏州自贸片区企业艾棣维欣就卡在了这一难题上。幸运的是,凭借“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企业可以申请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所需的给药装置,专门用于研发(测试)。就这样,艾棣维欣很快拿到了这一研发的“必需品”,目前企业参与研发的新冠病毒DNA疫苗正加速推进临床试验。

  在国际化创新方面,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新增科技项目2159个,新增海外创新中心1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800家(今年年内将达到2000家),出台人才新政30条、外国人才便利化举措19条和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设立全省首家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全省首发“人才政策计算器”,人才总量突破45万人……

  今年3月,苏州自贸片区获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支持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成为目前包含海南自贸港在内全国仅有的两个试点区域之一。当前,依托区内全国首个获批开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监测服务系统,苏州自贸片区正在升级打造全国首个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以制度创新为支点“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苏州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制造业服务化为特征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今年以来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80%。

  在现代化治理方面,苏州自贸片区也树立起了新样板:设立全国首个地方国际商事法庭、首家自贸区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强化改革创新的法治保障;迭代升级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首创政务服务“融驿站”模式,发布首批免证事项清单,“三减一优”审批时限压缩65%以上;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在全国首创“审管执信”闭环管理模式,持续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自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就设定了建设“综合营商环境最优、比较优势最强的一流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主动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水平,日前更是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4.0版,推出的187条具体措施中全国领先性举措占比近七成。日前,国务院所属中国政府网“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专栏刊发了《苏州工业园区着力优化生物医药产业营商环境》的视频及简报,这是该栏目首次对地市级以下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成效作出推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加码营商环境的“含金量”,让海内外市场主体纷至沓来。今年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亿元,同比增长15.4%;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和投资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省自贸区的80%以上。

  这些创新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以深层次改革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以全方位开放促进更高层次的创新,为全国探索解决共性问题,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就在日前,苏州自贸片区发布了2021年度制度创新优秀案例,分别为“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Su-Pay”——面向短期入境外籍人士的移动支付工具、“关证一链通”、“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模式、全国首创“双清单”《政府采购文件编制指导意见》、系统集成推动放宽外国人才流动限制、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和纠纷应对新机制、土壤环境精细管理创新、增值税数据集成服务。

  例如,通过线上“云系统”,企业可直接向国外海关发送舱单,免去人工反复发送确认的繁琐,成本降低超60%,时效从传统方式的1天提高到几分钟;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让知识产权专利变“真金白银”,首期就为区内8家生物医药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在即将迎来“两周岁”之际,苏州自贸片区的“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助力‘智慧物流’”和“知识产权证券化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双双入选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累计已有4项入选。

  可推广可复制,是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发展逻辑。从全国首创地方全口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到全国率先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再到全国首批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试点落地,苏州自贸片区源源不断向全国输送制度创新的“园区经验”。自设立以来,苏州自贸片区携手19家联动创新区,推广制度创新成果47项。

  同时发布的2021年度"制度创新最佳合作伙伴",记者看到了长长的一列名单。苏州海管家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精心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实现从生产到用户的整个物流过程全监控,助力“智慧物流”。该项创新举措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苏州融华租赁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工作,以“专利二次许可”模式构建基础资产,帮助片区生物医药企业盘活无形资产。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地级市法院设立的全国首家国际商事法庭,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了更高效、更便利、更专业、更集中的国际商事纠纷司法服务,有效提升片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企业眼里的制度创新

  欧莱雅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在园区的投资布局,目前产品与服务立足苏州、辐射全球。欧莱雅北亚区及中国区副总裁兰珍珍说,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两年来,她看到了许多政企合作共谋创新的案例,十分振奋。下一步,欧莱雅将继续增加投资,对苏州工厂进行扩容升级,充实欧莱雅苏州在全球的战略角色,将其建成为“主动脉”,为中国乃至亚太区源源不断“输血”“造血”。

  “苏州工厂是博格华纳集团电力驱动转型的排头兵,成长非常迅速。”据博格华纳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谈跃生介绍,博格华纳苏州工厂通过建立工程研发中心等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能级,苏州自贸片区的各项创新举措畅通了企业成长通道。通用电气医疗(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俊同样对苏州自贸片区的营商环境频频称赞,他认为,疫情冲击下全球的供应链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苏州自贸片区在这一领域可以开展更多有益探索。

  在丹纳赫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韦春艳看来,苏州自贸片区的许多制度创新都紧跟企业需求,丹纳赫也是其中的受惠者,期待苏州自贸片区在物流服务、金融环境等与企业有更多交流互动,加速推动更多跨国企业的本土化发展进程。

  信达生物是苏州自贸片区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其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境外上市母公司的支持。在企业面临外债额度全部用完的困境时,苏州自贸片区第一时间回应企业呼声,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新批6亿美元外债额度,满足了未来几年的研发支出及工程产线建设需要。这仅仅是苏州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境外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资本跨境收支综合解决方案的第一步,随后资本项下区块链便利化业务的推出,更让信达生物感受到了便利与高效,无需事前提交相关审核材料,凭支付指令在银行就可直接进行支付。

  以制度创新为“支点”,苏州自贸片区不断“撬动”未来之势。让“园区实践”服务国家战略,让破题开路与产业发展相连,让各部门协同创新串珠成链……今年年内,苏州自贸片区还将全面落实“56+N”改革创新任务,确保100%落地实施,聚焦产业创新,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聚焦开放创新,促进“两业”融合畅通双循环集成创新,聚焦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一区两中心”建设,聚焦制度创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融入双循环、沪苏同城化”开展先行先试,苏州自贸片区越来越多的首创性成果将在全国“开花结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

  通讯员 唐晓雯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