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改革拓新路 发展开新局(19)|溧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优化生态治理格局
2021/08/19 08:56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视察江苏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移动新媒体舆论宣传的优势,为江苏完成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改革新使命新任务加油鼓劲、增进共识、凝聚合力,进一步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3月22日起,江苏省委改革办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改革拓新路 发展开新局》专题,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宣传江苏全面深化改革的经典案例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拓展“两山”价值转化通道,近年来,溧阳市以天目湖流域水环境容量为重点,开展生态产品交易试点,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注入新活力。

  一、厚植绿色本底,放大生态变量

  沿着“两山理念”所指引的路径,坚定不移加强天目湖流域生态保护,不断增强流域内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一是治山理水恢复原生态。高质量推进天目湖流域控源截污、生态清淤、退耕还林等一体化生态修复工程,在保障优质生态资源存量不减少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生态资源供给的规模和质量。近年来相继完成天目湖退耕还林面积32349亩、退茶还林面积20321亩、造林面积4595.5亩。新增和修复森林、湿地20多万亩,占流域总面积50%以上。流域内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5%,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稳步筑牢天目湖流域的生态基底。

  二是护山养水保持好生态。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各项举措,形成生态治理合力。推动出台《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将天目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并配套出台《天目湖水源地保护精细化管理方案》《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巡查制度》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建立《天目湖流域苏皖区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备忘录》,积极打造省际跨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样板。通过实施新一轮污染控制与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天目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流域生态容量提升近10%。

  三是显山露水塑造新生态。深化治理内涵,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生态安全缓冲区试点项目,从天目湖上游区域着手,综合采取“入湖河流生态整治+生态湿地修复与建设+水源涵养林体系建设”三位一体方式,设定8项重点工程项目,融合串联低山丘陵、水源涵养林、河湖湿地、生态缓坡等多类型生态单元,聚焦增强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充分发挥其抵御、缓解、降低区域内生态影响的作用,形成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显著扩大的示范区。

  二、构建保障体系,夯实转化基础

  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合作,联合建立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建设流域水环境多要素综合监测网络,系统构建生态容量精准测算、经营主体系统监测、环保工程效益评估、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等技术保障体系,为生态容量可知可控可交易筑牢前提。

  一是开展容量评价摸清家底。集中梳理近10年天目湖流域水库气象、水文、水化学、水生态等长序列全要素专业数据,通过科学整理建立起测算水环境容量的数据库。基于数据库测算天目湖流域水环境容量与存量,明确容量维系的基本条件和动态变化规律,完成对存量底数和增量概数的双评估。按照利用效率、政策约束、流域近远期规划等三大原则划定水环境容量分配的流域分区,核定不同分区的分配上限值,形成区域生态容量分配方案。

  二是平衡供需能力核定基价。精准测算流域内近百项生态治理工程对水环境容量扩容的贡献值,明确流域内容量增量供给能力。依据流域内350多家农业企业,宾馆饭店,水产养殖等市场主体的行业类型、经营规模和用地方式,合理测算其水环境容量占用现状及需求。综合研判生态环境治理成本、经营主体受益情况等因素,在生态容量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建立全流域生态资产差别化基准价格体系。

  三是完善系统配套搭建平台。建立天目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通过构建流域大数据综合数据库,科学合成环境容量、基准价测算、经营主体等专业功能模块,实现天目湖流域二、三维信息一体化展示和“一张图”综合管理。以天目湖水质整体向好为前提,确定当年可交易容量额度,由经营实体根据相对应的交易基准价格进行竞价购买,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完成配额发放与交易结算。

  三、运用市场机制,释放生态价值

  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完善公共生态产品采购、生态价值核算和生态产品有偿使用制度,将具有市场化条件的水质净化、水源涵养和文化旅游等生态产品纳入交易试点,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一是以高端康养替代高污染养殖实现生态价值。通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对流域内青虾养殖占用生态容量采取付费回购,水产养殖户由渔业生产转变为生态服务获得补偿受益。依托天目湖流域优质生态产生较大溢价空间优势,政府对高端康养企业生态容量使用实行限供管理,由高端康养企业购买生态容量,形成“流域内水产养殖污染退出与康养服务生态受益付费购买”的闭合模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质量双提升。

  二是以跨界土地使用权转让扩大生态产品供给。通过苏皖合作,推动入湖跨界河流上游土地使用权转让,进行生态修复,提升下游生态容量供给能力。以科学评估为依据,识别跨界河流上游区域具有重要生态修复价值的土地,由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核准转让土地使用权价格。依托苏皖合作公司签订跨界合作协议,支付补偿金获得土地使用权后,由溧阳实施上游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与下游实行本地治理相比可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三是以生态旅游品质提升带动群众致富。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天目湖流域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系统化的长效治理,筑牢天目湖生态品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2020年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690余万人次,总收入达51.5亿元。与城区相比,高品质生态资源带来高端精品酒店、民宿和茶社等生态溢价达1.5倍多。特别是以“溧阳1号公路”为代表的精品旅游产品有力推动沿线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带动沿线10万农民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四、立足共建共享,推动系统治理

  可测算可量化的生态产品交易模式,推动形成了“损害者补偿、使用者付费、保护者受益”多方参与的生态保护治理格局。

  一是全方位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基于对水域、土壤等多领域的摸底测算,形成生态容量的计量概念,每份容量单位均体现了对整个流域生态的系统价值评定。通过生态容量交易,以价值交换的形式较为精确地完成了流域内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与贡献表达,推动生态环境整体向好。

  二是全过程把控。以环境保护规划的顶层设计实现源头预防,以多方共同参与的协作模式进行生态修复,以生态产品交易的转化通道合理分配权益,在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全过程中实现共建共享。同时,将生态产业发展需求融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三是全地域一体。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视角下,通过生态产品交易的路径可以更好地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为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夯实生态基础。

  策划:任松筠 田梅

  统筹:张超

  文案:肖雷

  制图:于晓

  动画:陶蓉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