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小康(95) | 她将这节“非遗”课,带进多所大学课堂
2021/08/16 20:13  新华报业网  

  听·见小康(95) | 她将这节“非遗”课,带进多所大学课堂

  (时长:08:56)

  十里秦淮水,波映花灯红。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秦淮灯彩文化,蕴含了中国传统扎纸、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等艺术精华,更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早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听·见小康”采访组来到南京曹氏花灯传承人工作室,感受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口述| 曹红

  8月14日一大早,南京老城南大油坊巷的老屋里,曹红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左手抄着一个糊好的荷花灯架,右手娴熟地拿起粉色带“经络”的荷花瓣,往浆糊盆里抹了两三下,然后把花瓣整齐地贴到花灯骨架上。不一会,贴满十层花瓣的荷花灯雏形就出现在眼前。

  曹红:我叫曹红,我是江苏省级秦淮灯彩的非遗传承人,也是曹氏灯彩的第五代传人。

  算起来,花灯已在曹家传承了100多年。作为秦淮灯彩的重要组成,曹氏花灯以精湛的手艺和过硬的质量,深受百姓喜爱。

  曹红:曹氏灯彩历史非常悠久,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我小的时候记得,爷爷跟他的祖辈学,传到我这儿,我也是(小时候)跟爸爸和爷爷学。小时候主要是看爷爷做兔子灯、飞机灯、蛤蟆灯、荷花灯这些老传统的灯,但是现在灯呢,有改革了,比如说生肖灯。

  自小,曹红跟着父亲曹真荣“打下手”,一打就是20多年。花灯的制作工序繁琐复杂,要想独立制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曹红:荷花灯的工艺比较复杂,我们把它分为几个部分。一个是花瓣的部分,花瓣需要染色、阴干、打磨、扎、修剪。花瓣部分做完了,另外一个部分呢,我们就需要做骨架部分,骨架就是原材料,然后裁剪,裁出我需要的长短,然后进行焊接,焊接(成)我需要的形状出来,焊接(成)一个碗状,然后骨架进行裱糊、打底,我们称为门面,然后装饰等,装饰完后才是骨架和花瓣的组合。

  直到2000年,曹红自己单干,成立了单独的灯彩公司。不过曹红至今认为,她的基本功还拼不过父亲。

  曹红:在给我爸爸打下手的时候,不断地受他“打击”,也不能说打击,就是我爸要求比较高,(总说我)这不行、那不行。有一年是猪年,我就跟我爸学,自己独立地做了一个猪灯,拿到我爸的摊位去卖,我爸直接给我赶走了。大春节啊,我直接在马路上哭了起来。

  被父亲“嫌弃”技艺不过关的曹红,回家后闷头改进,第二年就做出了独创的鼠灯。因为造型独特,质量过硬,鼠灯大卖。

  曹红:做曹氏花灯,我爸给我的要求就是精益求精,今年好了明年还要更好。我们灯销售出去都非常受欢迎,都供不应求。每年大概要做万把盏灯,灯几乎都销售完了。

  花灯看起来很美,但是制作过程一点都不轻松。久而久之,愿意从事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

  曹红:现在做灯的人越来越少,感兴趣的人很多,我来学一学,学会了就可以了。但是真正去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很少,为什么很少呢?我自己都感觉这件事太单调、太辛苦。我们就按一期花灯来算,第一期我准备做1000个,一盏(荷)花灯大概要200个花瓣,那一期花灯就要重复的做这个花瓣就要做几十万次,不停地重复一件工作,其实是很枯燥,很单调的。

  这么多年来,即便在花灯市场最低迷的时期,曹红从没想过放弃。传承好秦淮灯彩这一门文化技艺,早已成为她的习惯和责任。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艺术功底,她还专门进修美术,学习国画。

  曹红:我记得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那时候花灯销售极其不好,基本上大家都没什么销售,后来感觉好多人都放弃了,都不做了,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就是改革。你那个灯天天都是这几样,人家看也看够了,然后就开始换材料,换花样。比如说那时候就开始出现一些新式的材料,比如像兔子灯那时候都是纸做的,我们就开始用布料去做,布料上面的小装饰开始改革,一下子抓人眼球,吸引消费。然后(市场)就逐步开始回温,到现在的话,越来越火。

  而在设计方面,曹红也别具匠心。她既继承了用料考究、色彩鲜艳等“曹氏灯彩”的传统,又融入了时尚创新元素。比如说动画片元素,游戏里的人物皮肤等,时常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曹红:曹氏灯彩的特点主要就是形式多样,与时俱进,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像材料的变化。我们就是敢于用铁丝作为骨架,好成形。包括会加一些新的年轻人喜欢的新元素,比如说游戏皮肤……不改变灯的特点,但是加入新元素进去,让灯符合现代的审美观点。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让传统花灯一度滞销严重。年近五十的曹红开始尝试网上直播,既解决销售难题,也让花灯这一非遗技艺通过互联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曹红:因为(要规避)这个疫情(影响),我们也打开了一个新的市场,就是进行网络销售,不但进行网上上课——以前都没有上过课,通过疫情可以开网络课,还进行网络销售。然后还有淘宝店。不但线上销售,线下也销售。但是线下也采用邮寄的方式,你把它包装好,然后寄出去,以前从来没想过给这个灯弄个包装。(这样就)开辟了新市场、新的销售点。

  而从2000年开始,曹红先后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高校开授花灯课,传承花灯技艺。在南京八卦洲,曹红还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能容纳200个学生同时上课,学习制作秦淮灯彩。在她看来,自己有责任将花灯技艺传给更多的年轻人。

  曹红:(花灯技艺)传承就是不但要传,还要把它承出去,教给别人。我就是不断地进院校,有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我们都有去教,其中像梅花山庄幼儿园,(我们)去幼儿园教小朋友做简单的灯。我们现在不但对南京市的院校进行秦淮灯彩的普及,在网上还有希望小学线上的网课,每天都上。

  今夏,受疫情影响,曹红暂停原定的花灯授课,安心居家赶制花灯。她还在谋划开学后,在多所大学校园里成立非遗制作工作室,让传统花灯变身为创业项目。

  曹红坚信,“非遗”不“遗”。作为优秀的中华文化,它必将能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这些年,她把花灯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众,带动了不少残疾人和下岗工人的就业。

  曹红:有一次到社区培训时,我讲完后,过来一个残疾人问我:“曹老师,你这个东西我能不能学?”我说:“可以啊!”他说他现在没有工作,家里比较困难。我就开始教授他做这个,一开始一个带两个、带三个,到现在,总共大概有十来个(残疾人、下岗工人),(做花灯的收入)能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

  他当时跟我讲话特别自卑,他跟我讲话头永远是低着的,都不敢看人脸,但是到现在,我跟他在一起有两三年了,他跟我讲话都是笑嘻嘻的,脸上有笑容了,生活问题解决了,他能主动跟人打招呼了,精神面貌的改变和生活物质双方面改变。他的改变让我感觉,我做的(这件事)是对的,以后还会做得更多。

  秦淮灯彩是一张璀璨的南京文化名片,花灯艺人就是它的根脉。如今,秦淮河畔的花灯艺人不再是传统的手工艺人,更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文化传承人”。

  曹红的小康心愿:

  希望秦淮灯彩走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秦淮文化。

  你也想说说自己的小康故事?

  别着急,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分享

  联系邮箱

  xinhuabaoye1234@163.com

  栏目热线

  025-58681634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END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李扬 高坡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高伟朱威 韦伟

  记者:张红

  音频剪辑:刘畅方达

  视频剪辑:刘畅方达

  摄像:杨玺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