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台青创客家⑥|黄瓈莹:比起房地产更想做书吧,想向社会型企业转型
2021/05/31 22:08  交汇点  

  编者按:走出台岛看世界,别再执着于生活中的“小确幸”——近年来,江苏推出系列支持台青求学、实习、就业的务实举措,特别是江苏各地50余个具有两岸元素的青年创业平台为台湾青年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他们告别“小确幸”,来江苏创造“大未来”。台青来苏创业人数不断创新高,催生了一批台青创客家。

  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推出《台青创客家》栏目,关注他们的奋斗和生活,体会他们的苦辣酸甜,描绘台苏两地的紧密联系,讲述台湾青年在江苏这片热土上如何拼搏、创造出“大未来”的故事。

  交汇点讯 朴素的衣着,干练的短发,普通话带着软糯的台湾腔,看起来文文弱弱,一开始交谈就能感受到她骨子里的坚持。黄瓈莹1982年出生于台湾,10年前在泰国支教的她响应亲情的召唤,暂时搁置慈善事业来到南京打拼,现在已是高尔夫(南京)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不过黄瓈莹说,比起做房地产商人,她更想做一名公益人,她打算卖完这批房子后就改行做书吧。

  接到家里电话,在泰国支教的她来到南京

  1988年,黄瓈莹的父亲来大陆考察,将公司落在了南京江宁,主要做户外用品出口欧美等国家。2002年左右,原厂房用地需要重新规划作住宅用地。顺应政策的变化,也为赶上经济市场的发展潮流,黄瓈莹父亲决定进军房地产。

  这个时候的黄瓈莹正在台湾东海大学读书,主修哲学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毕业后,2007年,黄瓈莹父亲在扬州有个项目,让她去“磨练磨练”。黄瓈莹回忆道:“在扬州的那两年,负责与当地政府沟通,也要了解农民的想法,那个时候执行力不好,却是个很难得的经验。”扬州项目结束后,黄瓈莹回到台湾工作,进了台北故宫书画处。

  2010年至2012年,黄瓈莹独自去了泰国清迈,教授当地的孩子学中文,直到接到家里的电话,从泰国来到南京,黄瓈莹负责高尔夫(南京)房地产公司。刚到公司的那几个月,黄瓈莹每个礼拜都会浏览公司员工的工作日志,从中了解公司事务,定期参加财务管理培训等课程。几个月过去,黄瓈莹可以独立打理公司各项业务,科学合理地进行各项资金安排。

  “公司的理念和初衷是建造一座会呼吸的建筑,每栋楼房之间都会有一个小花园,人们生活在这个小区能真正感到舒服和愉悦。”黄瓈莹说,但刚涉足房地产行业,难免会遇到问题,如建设高尔夫国际花园小区,最初聘用的是台湾的设计团队,由于台湾和大陆的建筑设计理念有所差别,使得高尔夫国际花园小区初期的建造有点不太接地气,还有一开始小区就做的是精装修,由于房子限价,精装修的房子价格也卖不上去。

  更换供暖设备时遇危机,政府协调后与业主签下协议

  2019年8月初,由于高尔夫国际花园小区一期工程建设安装的供暖、供热设施设备已交付使用10余年,早已过了保质期限,且根据供暖公司的检查结果,现供热锅炉等设备因年久老化损坏严重已无法继续运行。

  针对这一问题,黄瓈莹决定将第一期住户的中央供暖系统统一免费更换为小锅炉,不过这一解决措施遭到了部分业主的不理解与强烈反对,甚至有的业主还去了江宁区投诉,业主情绪十分激动。黄瓈莹出面和业主沟通,也配合政府与业主协商,并签订相关合同,尽快为前几期250户左右的业主免费将老旧的中央供暖系统更换为独立小锅炉。黄瓈莹在采访中说:“做企业遇到问题是正常的,从正向思维出发就一定都是有办法的,最重要的是理性地去面对问题。”

  此外,黄瓈莹回忆道,还有一件令她印象深刻的事,几年前,有一位顾客想要买一套房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母亲,但是由于预算有限,希望房价能低一点。售楼处员工将这一特殊情况汇报给了黄瓈莹,黄瓈莹觉得这份孝心难能可贵,于是亲自接待了他,并破例为这位顾客在一定程度上优惠了一部分房价。黄瓈莹表示,希望高尔夫国际花园小区的房子不是作为商品房承包出去,而是顾客自己安家或是买给亲人,希望每栋房子都有一份真心在,是真正用来居住的舒服愉悦的家。

  打算做书吧,向社会型企业转型发展

  高尔夫国际花园小区最后一期的建设将于今年年底左右竣工。黄瓈莹认为,房地产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并且由于公司资金不够雄厚,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所以她计划在高尔夫国际花园小区全部完工之后,公司向社会型企业转型发展,用企业的一部分盈利来回馈社会。

  黄瓈莹介绍,一次她回台湾时,遇到当时去泰国支教时教过的学生,那名学生已经考入了台湾的大学,聊起往事,那名泰国学生说感谢黄瓈莹当年支教时给他们讲了许多外面的世界,他才想到来台湾读大学看看黄瓈莹曾经描述的风景,当他们聊起可以为别的孩子做点什么的时候,泰国学生说最好的帮助是让孩子们可以读到更多的书,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次交谈,让黄瓈莹萌生了办个书吧回馈社会的想法。

  “因为我们的确也没有经济实力再继续做房地产开发,现在公司售楼处及员工办公场所是我们自有产权的地方,以后可能会转型做商业管理的社会型企业。我预想的是打造一个共享空间,比如书吧、茶吧之类的,还可以聘用一些存在视听觉、言语或肢体障碍的孩子来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融入这个社会。”黄瓈莹说,“从2002年来到南京,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我很喜欢南京,它让我感觉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地方,而且真的会让我有家的感觉,所以也希望带给更多的人温暖。”

  此外,南京有许多知名高校,其中不乏来自台湾的学生。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黄瓈莹发现,许多台湾学生希望在大陆就业,但找不到合适的平台。“从台湾到大陆确实是人生地不熟,如何设立公司、如何走工商程序等等,他们都摸不着头绪。”黄瓈莹说,自己初来南京创业时,也有过彷徨期,但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现在自己在南京扎根后,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馈社会,与更多青年在创业之路上“并肩前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岩岩 彭筱雅(实习生)/文 高鑫/摄

  编辑:彭筱雅(实习生)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