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点评 | 多地宣布公共自行车停运,我们的“最后一公里”将何去何从
2021/05/27 20:30  新华报业网  

  据媒体报道,近期北京中心城区和部分城郊新城宣布公共自行车停运,大量公共自行车被回收,停车桩遭拆除。此前,武汉、广州、呼和浩特等地也曾宣布停运。回想公共自行车最初“一车难求”的盛况,如今也难逃“悄然离去”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公共自行车的出现,源自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但当公共自行车项目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后,一些问题便逐步显现,比如建设成本高、租赁网点不足、车辆及车桩运维保养不足、借还车不便等,整体运营和管理能力都有所欠缺。而共享单车的出现,更是给了公共自行车“当头一棒”,习惯了共享单车的随取随还、停放自由,已经很难再回到满大街找停车桩的日子。如此“内忧外患”下,停运部分公共自行车,也是基于现实考量的理性选择。

  多地宣布停运,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要彻底告别公共自行车了?倒也未必。公共自行车作为公益性交通设施,不能完全以市场逻辑衡量其成败得失。再者,公共自行车有着共享单车难以替代的优势,比如骑行第一个小时免费、车桩摆放规范、出行安全保障等。相较而言,共享单车采用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很难长期维持低价收费策略。仅今年3月以来,国内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上调价格,不少地方共享单车的起步价已经贵过公交车价格,未来仍不排除继续涨价可能。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各有优势和不足,再加上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决策部门要审慎研判,切忌搞“一刀切”。

  公共自行车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说再见却并不容易。公共自行车可以有“终点”,但对城市管理者而言,这只是另外一个“起点”。服务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还要继续,日常的业态治理和监督管理还要继续,而一旦市场出现“失灵”,政府还得具备“补位”的措施和能力。同时,这也是对管理部门的提醒:对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项目,要加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并健全后续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以保障公共服务项目的生命力和活力。

  其实,无论是企业运营的共享单车,还是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都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也都面临各自的机遇和困境。与其此消彼长,不如共同成长。不少城市出台一些创新举措,比如杭州推出“免押金租车”“扫码骑行”等服务,促进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同和;南京上线全国首个“电子围栏公共自行车”系统,无桩也能租车还车,大大便利了市民出行。这也启示相关部门,破解困局,有时需要“减法”的魄力,有时则需要“加法”的智慧。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