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33个小时,1000公里!跨越海峡的“血脉相连”在南京上演
2021/04/07 21:48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4月7日下午,一场生命的营救正在南京明基医院进行。粉红色的生命种子——来自台湾造血干细胞顺利回输到江苏小伙高先生(化名)的体内,静待“发芽”。这也让两位同为27岁的小伙子形成一种特殊的“血脉相连”,跨越海峡,血浓于水。

  救命!27岁小伙子急需造血干细胞

  去年4月,高先生因牙龈出血、身上淤斑前往医院检查,不幸被确诊为高危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苏州明基医院血液科多次化疗,高先生的病情时有复发。医生发现,高先生体内有T3151基因出现突变和耐药。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由于高先生是家里的独生子,为了能找到合适供者,高先生委托南京明基医院向中华骨髓库申请造血干细胞配型。遗憾的是,在中华骨髓库和脐血库中,均未检索到HLA匹配的供者。一筹莫展之际,从海峡对岸传来了好消息——台湾慈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供者!

  于是,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中华骨髓库联络员随即向台湾慈济骨髓库发出加急比对配型申请,数日后慈济骨髓库传来喜讯,找到了合适HLA配型的供者。

  今年2月19日,高先生入住南京明基医院开始移植前的准备。

  33个小时,1000公里,疫情隔不断两岸生命接力

  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正常的两岸捐赠干细胞的运送途径遇到困难。台湾慈济骨髓库遗憾告知,2021年2月1日后停止了原有的专人护送造血干细胞的运送方式。

  怎么办?在寻求新的运送途径未能达成的情况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明基道培血液病中心的李东主任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国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陆道培院士团队和“国际血清干细胞之父”李政道博士寻求帮助。

  在两个国际著名团队的帮助下,中华骨髓库、慈济骨髓库多方沟通协调后制定了冷冻干细胞的运输方式,并完成了各个环节的备案申请。这也是陆道培院士、李政道博士继2001年携手协助完成苏州白血病患者陈霞移植的台湾干细胞捐赠20年后再次携手促成首例台湾冷冻干细胞的对大陆的捐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场生命的接力开始了。3月25日,造血干细胞提供者在台湾慈济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慈济骨髓库随即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分袋,并放入-196℃液氮中冷冻处理。由专用液氮罐保存、运送。

  3月26日上午11:30,台湾慈济医院将冷冻的造血干细胞交给Marken公司负责在台湾的运送。3月27日,9:35乘航班CI1051从台北机场出发; 11:35到达上海浦东机场。装有干细胞的液氮储存罐到港后上海海关、上海航空公司随即开启了绿色通道,2小时50分钟后顺利出关。当日20:40由上海生生物流公司将液氮储存罐安全送至南京明基医院。

  血浓于水 “生命的种子”静待发芽

  当生命的种子缓缓进入高先生体内,他的母亲无比激动。连连说道:“感谢大家的帮助,谢谢!”

  李东告诉记者:“在输入造血干细胞之前,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已经完全被清除,所以我们接下来还要注意感染,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如果一切顺利,两周左右白细胞会‘长’起来,这些来自台湾的‘生命种子’就正式在高先生的体内‘种活’了。”

  据了解,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承担了接取、回输来自台湾慈济骨髓库的冷冻造血干细胞的重任,是该院血液科成立以来的第一例,更是大陆首例。经过血液科李东主任团队50多天的多方奔波协调、多部门的协同配合,这份来自海峡对面的生命的种子正在发芽。跨越海峡两岸1000多公里的生命的接力,大陆患者和台湾供者这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也因为这颗“生命的种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通讯员 蒋佳佳 李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