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高质量发展“顶梁柱”:“十三五”江苏实施省级重大项目近900项!
2021/02/25 22:07  新华报业网  

  一座座大桥飞架南北,一条条铁路四通八达,一项项惠民工程顺利交付,一大批先导性产业抢先布局。“十三五”以来,江苏大地重大项目建设生机勃勃,硕果累累,有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展现了江苏速度、江苏奇迹,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歌,扛起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十三五”期间,江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就抓什么、哪里薄弱就提升哪里,集中力量建设交通水利、创新载体、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重点工程,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发展短板和民生弱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对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的重要支撑作用,通过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全力推进省重大项目建设,为基层作示范,为市场强信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行稳致远。

  “十四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回望“十三五”时期重大工程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给展望新途打牢了坚实基础,也给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开局奋进新征程凝聚了磅礴力量。

  产业发展强动能

  2021年春节假期,连云港徐圩新区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塔罐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建设者们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设备安装、土建工程等施工。

  单体投资677亿元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是整个徐圩新区高端石化产业链的龙头,更是全省重点产业项目。该项目开建以来,进展顺利,预计2021年底将建成投产,届时可实现年产值超900亿元,年利税超200亿元。“目前,我们还在同步推进斯尔邦二期、虹港二期、仓储码头和虹洋热电二期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纺织、高端石化两条产业链,实现双链并行协调发展。”盛虹石化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凯说。

  重大产业项目是江苏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是“谋发展”的“加速器”。省发改委提供这样一组数据:“十三五”期间,省级实施重大项目近900个,完成投资2.7万亿元以上。其中,产业类项目近600个,完成投资近1万亿元。不论从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额来看,产业项目都是我省稳投资、促增长、补短板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

  攻关“卡脖子”问题,打通产业链“堵点”,是产业项目落地开花的根基。回望“十三五”,一个个技术攻关、强链补链产业重大项目,让江苏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的步履更加坚定。

  南京紫金山实验室项目进展顺利,已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CMOS工艺毫米波芯片和大规模天线阵列;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真空互联实验站项目竣工投用,成为全球首个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纳米领域大科学装置;连云港能源动力研究中心项目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建成“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为我国洁净煤炭发电、能源装备自主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十三五’以来,江苏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全力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网络通信安全、燃气轮机、纳米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随着一个个强链固链延链项目的落地,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的突破,江苏50条“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优势产业链正加快形成,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累积“进”的因素、增添“新”的动能。

  瞄准产业链现代化,江苏牢牢抓住全球产业链调整的战略机遇,以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引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把控力进一步提升。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关键抓手,全省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放眼大江南北,各市找准产业方向,绘出一幅幅亮点纷呈的“产业地图”。

  过去五年,无锡市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步稳蹄疾,总投资186亿美元的SK海力士半导体项目已建成全球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存储芯片基地,华虹集成电路、海辰M8半导体、中环大硅片、连城凯克斯装备等强链、补链项目顺利实施,助推无锡加快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重点推进建设恒瑞、信达、基石、再鼎、康宁杰瑞等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并充分发挥骨干龙头项目的带动示范效应,目前全市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数量近5万人,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728亿元,并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以总投资770亿元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连云港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一大批优质项目的有力支撑,一大批优秀企业的孕育崛起,江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也显著提高。总投资465亿元的南通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是我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提升的示范工程,从签约到开工仅用7个月时间,预计从开工到一期达产也只需1年时间,展现出重大项目推进的“江苏速度”。宿迁长电集成电路封装和宿迁恒力时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过260亿元,作为苏南苏北产业转移的标准性项目,全面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纳税超10亿元。

  互联互通展新图

  “连徐高铁开通是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天我们等得太久了!”2月8日,邳州市中医院产科护士长任园园在连徐高铁首发列车上发出赞叹,手机镜头不停拍着车厢内外。连徐高铁通车,全省“三纵四横”高铁网基本建成。大江南北各高铁站内外,旅客轻松出行的喜悦笑脸是验证重大项目建设成果的鲜活画面。

  对标经济强,交通要先行。“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交通强省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抢抓机遇、系统谋划、科学决策,盐通高铁、南沿江铁路、常泰过江通道、宁淮铁路、禄口机场二期、花果山机场、南通州湾新出海口等一大批交通重点工程相继开工。

  省交通运输厅统计,“十三五”时期是交通运输先行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的五年,全省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93亿元,是“十二五”的160%。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GDP的比例由2015年的1.32%提升至1.4%,拉动了约1.6万亿元GDP,新增了约300万个就业岗位。

  天道酬勤,捷报频传。2018年12月26日,青盐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除徐州外苏中苏北其他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盐高铁、连淮高铁开通运营,苏北五市全面迈进高铁时代,全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市市通动车”。

  2020年7月1日,伴随着沪苏通公铁长江大桥投入使用,沪苏通铁路一期开通运营,南京至上海的江北快速铁路通道形成。2020年12月11日,五峰山长江大桥暨连镇铁路淮镇段开通运营,贯穿江苏南北的“脊梁骨”全线拉通。因历史原因数次与铁路失之交臂的苏北大地全面并入全国高铁网实现南北通达。2020年12月30日,盐通高铁通车,江苏沿海大通道“缺失的重要一段”补齐。2020年建成、2021年春节前开通的连徐高铁补齐了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陆桥通道,江苏干线铁路完成闭合。“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初步形成。

  江海飞彩虹,壮美新画卷。数载拼搏,交通建设“补短板”力度空前,进度波澜壮阔。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介绍,五年期间,江苏铁路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37亿元,是“十二五”的3.15倍。新增铁路里程1449公里、其中高铁1356公里,分别大增53%和158%,铁路建成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高铁2215公里,排名由全国第14名一跃进入全国前三。基本实现各设区市到省会南京2小时通达,市域间由以往最长6个小时降至2.5小时左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省铁路基础设施供给上得到了有效缓解。

  “近几年来,‘苏北无路无网’状况得到较大改观,给苏北五市大发展带来全新机遇、提供坚实支撑、注入强劲动力。”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峰感叹,高铁已成为全省枢纽经济、跨江融合发展、沿海新一轮发展,特别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多网融合”的轨道交通有效带动了铁路沿线产业优化布局和城市空间拓展。

  五年来,重大交通工程把服务国家战略与推动江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带一路”海陆空国际运输大通道加快构建,新亚欧大陆桥高铁通道、沿海高铁通道贯通,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通州湾新出海口、连云港新机场等标志性工程取得新进展。中欧(亚)班列已覆盖欧亚22国70多个城市。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铁路南京北站枢纽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建成3座过江通道,全省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7座,在建6座。长三角省际高速公路、铁路接口分别达到28个、21个。

  “‘十三五’时期,江苏交通重大工程坚持以交通先行激活区位优势、提升竞争优势、塑造发展优势,全面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圆满完成,发展水平继续处在全国前列,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较为突出的支撑引领作用。”陆永泉说,面向未来,江苏将在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力争“十四五”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亿元。

  民生答卷振人心

  牛年正月,走进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河映入眼帘,清澈的河水,目睹了河边一排排两层小楼从无到有,也见证着这座古老村落的岁月变迁。

  “以前啊,只能在旧瓦房里不断‘打补丁’,就没有哪家屋顶不漏水的。”提及村里的变化,70多岁的村民王老汉告诉记者,“住进新房子,是从他的父亲到他的儿子,一家三代的梦想。”终于,这个梦想,在2019年实现了,王老汉和儿子儿媳一起,在当年住进了崭新的二层小楼,从此不怕风吹雨打。

  梦想照进现实的背后,是我省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造工程的决心。数据显示,5年来,我省累计完成苏北农房改造25万户,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超过200亿元。大手笔投入之下,一批有颜有品的新型农村社区正在建成。

  “村民的新家园不仅‘颜值’高,还为留住乡愁记忆下足了功夫。”据徐州市相关负责人透露,徐州在推进农房改善中,建立“设计专家+村民代表”的设计方案审查机制,不仅突出村口等重要节点营造,还植入汉文化元素,让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还能蕴藏乡愁印记、呈现田园风光。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更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为配套工程,近年来,苏北地区大力新增各类农房改善配套产业项目,并持续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村民获得“稳稳”的幸福。

  “社区安排我就近在藕塘基地上班,负责逮龙虾、拣藕,每月收入3000多元。老伴在社区附近的工厂打工,一年也能挣3万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每年还有1万多元的收入,我们很满足了。”在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振友社区,51岁的村民刘宗兰和老伴不仅住上小“别墅”,还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

  重大民生项目的推进与落实,暖了民心,筑造了百姓的幸福之基,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之源。除了苏北农房改造,五年来,全省还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30.33万套(户),完成投资5460亿元,近400万群众出棚进楼。同时,随着医疗卫生养老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运,五年来,全省新增医疗床位超过11万张,养老床位新增超过70万张,防控疫情的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完善。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发了老百姓对绿水青山的更高渴望。五年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长江岸线整治、太湖治理、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升等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重大项目强力推进,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美丽江苏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

  来到南通五山及滨江片区,这里占地面积近20平方公里、江岸线14公里,自然禀赋优势明显。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五山及沿江地区质态不优,港城结合地带成为了脏乱差的集中区域。“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成为了当地居民的最大感受。“别说去江边走走,在家都常常要关窗户,防止港口飘过来的污染物。”家住当地的王勃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6年开始,南通坚持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南通港的整体搬迁、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南通引导沿江数百家散乱污企业有序退出、腾笼换鸟。”据南通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南通共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拆迁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清理沿线港口货运功能地带和修复岸线12公里。

  搬走了厂房,亲近了江水。“现在有事没事就带小孩去江边的滨江公园转转,就好像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天一样蓝,水一样清。”王勃说。

  不仅在南通,长江蜿蜒流过江苏,越来越多的滨江公园在两岸生长,共同陪伴母亲河。无锡江阴自2016年以来,主动调整港口功能,将码头、工厂、轮渡等生产岸线退让搬迁,将23.4公里港口岸线主动压缩到16.85公里,仅占长江江阴段岸线的48%。

  同样的剧情还发生在太湖,近年来,江苏进一步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修复,重构太湖生态平衡系统,被精心“擦亮”的太湖明珠,不仅重现了周边居民记忆中的“原生态”,诗情画意的四季景观,更折射出江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 陈澄 朱璇 梅剑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