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专访编剧章剑华:话剧《朝天宫下》是如何炼成的
2020/08/05 18:36  新华报业网  

  “人在文物在,文物在人在。”

  “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

  舞台上,字字铿锵有力,句句触动人心。在漫天火光的战争画面与故宫人祝同礼的深情独白中,一段尘封的历史就这样穿越时光而来。

  7月31日晚,由省文投集团制作、江苏大剧院出品的原创话剧《朝天宫下》在江苏大剧院首演,这部话剧讲述了故宫人历经生死劫难守护文物的故事,而赋予剧中人血肉和灵魂的是省文联主席章剑华。

  一年前,章剑华的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之二《承载》被改编成电视剧,这一次,他又亲自操刀担任编剧,将这个题材呈现在话剧舞台之上。《朝天宫下》以怎样的方式打捞起故宫近百年的历史记忆?又以怎样的笔触描摹出一代知识分子的傲人风骨?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守护文脉,“南迁往事 ”搬上话剧舞台

  文艺周刊:为什么想到创作《朝天宫下》这样一部话剧?

  章剑华:我之前曾写过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其中第二部《承载》全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故宫文物南迁是一次创举,1万3千箱文物,行程大半个中国,历时12年,没有一件文物毁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文物迁徙的奇迹。从北京迁到南京,从故宫到朝天宫,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荡气回肠的故事。

  2019年底,江苏大剧院邀请我参加艺术生产选题研讨会,他们建议我把“文物南迁”题材写成话剧。所以我在其中选取了一个很小的事件,主要讲述的是西迁之后留存在朝天宫的190多箱文物,在日本人攻占南京城之后的命运。“文物南迁”这个题材在话剧舞台上并不多见,所以这是一次新的拓展,体现了“文化抗日”的深刻内涵。

  文艺周刊:担任这部话剧的编剧,对您而言存在着哪些难点和挑战?

  章剑华:这个题材的把控确实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相当的历史知识和文字功底,很难驾驭。我在写《故宫三部曲》的时候,查阅了大量原始资料,对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进行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所以在创作这部话剧时,我还是有信心的。

  这是我第一次担任话剧编剧,文学作品和话剧剧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艺术规律和特点,怎样越过语境和艺术表达的羁绊,把纪实文学转化为舞台艺术,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制造戏剧冲突、营造悬念、塑造人物,这对我而言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将这部话剧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所以接下来还要在演出中不断修改、完善。

  文艺周刊:作为一部有着“宏大叙事”背景的作品,您在创作时是如何寻找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共振点的?

  章剑华:故宫文物南迁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力量,体现了故宫人为了守护文物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其实是和国家的命运、文物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文物仓库保管主任祝同礼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最终使国家文脉得以延续。祝同礼可以说是当年故宫人的综合提炼,他身躯柔弱,但脊梁笔直,视国宝为生命,在他身上,承载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和家国情怀。

  本土原创,“前中后浪”齐聚江苏制造

  文艺周刊:《朝天宫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江苏元素?

  章剑华:《朝天宫下》是名副其实的“江苏出品”。首先是就地取材,南京人都知道朝天宫是个古建筑,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朝天宫下还有一处隐蔽的文物库房,更不知道在这个库房内曾发生过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整部话剧讲述的是发生在江苏的历史故事,是真正的江苏题材。其次是就地用才,我们此次全部启用了江苏自己的主创班底。这部话剧的演员阵容可以说前浪、中浪、后浪齐聚,既有郝光、肖明、马小宁等老戏骨,也有孙岚、盛凡等中年演员,我们还特意从在校学生中挑选了青年演员,一起加入其中。第三是就地生产,这部剧是江苏大剧院生产出品,同时,舞美、道具、服装、灯光、音乐、视频等都是江苏人自行设计制作,是真正的“江苏制造”。

  文艺周刊:看门人孙大爷是一位全程说南京话的小人物,您为何想要设置这样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人物?

  章剑华:孙大爷是一个真实历史背景里的虚构人物。作为一个朝天宫的看门人,在战争来临之时,首先想到的是逃亡,可随着故事的推进,他意识到守护故宫文物,就是守护作为国之命脉的中华文化遗产,之后他加入到护宝者队伍之中,这展现了一个小人物变化和成长的过程。

  作为一部严肃的主旋律剧,孙大爷这个人物会给整部剧带来一点反差,但这种反差绝不是为了搞笑,也并不是为了获得笑声和掌声,而是想说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的老百姓,中华儿女都是在奋起抗争,捍卫国宝和国家的利益。

  文艺周刊:这部剧原大还原了太和鼎、金嵌宝石碗、黑釉盏和《富春山居图》等文物,堪称一部话剧版的《国家宝藏》,您为什么会设置“清点文物”这个环节?

  章剑华:《朝天宫下》是又一次对故宫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清点文物这个情节,一是向观众介绍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二是为了调节气氛,因为整部剧一直处于紧张的节奏之中,穿插这个情节可以适当缓解现场气氛,做到张弛有度。

  我在话剧中写到了几件有代表性文物,涉及青铜器、瓷器、书画等几类,其中有大家熟悉的翠玉白菜、东坡肉石,也有和我们江苏有关的《富春山居图》,他的作者黄公望是江苏常熟人。但我觉得,一部话剧必须要有思想和精神,纯粹地展示文物并没有多少意义,所以我又加入了太和鼎这件文物,主要想借这个鼎来阐述和平的理念。

  三箭齐发,未来还计划改编成电影

  文艺周刊:在新时代语境下,话剧《朝天宫下》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章剑华:整部话剧中,我一直突出“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这个主题。我觉得,这部话剧在当下有着多重意义:一是故宫与文化。故宫的国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所以这部剧内在的精神追求是指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战争与和平,在这部剧中,既控诉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中国文化的侵略和残害,同时又突出追求和平、和谐的中国理念。三是初心与使命,近代以来,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捍卫中华文化,实现民族复兴。为什么剧中的文物工作者能够用生命来捍卫国宝,实质上他们是在捍卫文化,让中华文脉能够赓续下去。当下,我们仍必须时刻牢记文化人的初心与使命。

  文艺周刊:接下来,您在创作上有什么计划?

  章剑华:我希望《朝天宫下》能成为一个保留剧目,一直演下去,因为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题材,我们要把这个题材运用好,并将之打磨成一部精品。

  对我而言,文学作品既是最终产品,也是源头产品,它可以开发成舞台艺术、电视剧、电影。目前,我的《故宫三部剧》已经改编成了42集的电视连续剧《国宝奇旅》,这一次,它又成为了话剧《朝天宫下》,接下来,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将它改编成一部电影,起名为《问鼎钟山》,讲述解放战争即将结束之时,蒋介石抢运部分国宝运到台湾的故事,现在我正在准备。

  交汇点记者 王慧 本报实习生 吴博佳

  视频拍摄 王慧

  供图:江苏大剧院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