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定了!不会“一刀切”,央行出台《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
2020/07/06 21:36  新华报业网  

  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以下简称《认定规则》),列举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明确了标债资产认定路径,并将于8月3日起施行。

  作为资管新规的重要配套细则,《认定规则》已经在2019年10月12日至11月1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相关部门共收到35家机构合计94条意见建议,目前,多数意见和建议已被合理采纳。

  明确范围,厘清“模糊地带”

  对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指依法发行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证券。主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国际机构债券、同业存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固定收益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等。

  其他债权类资产被认定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同时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未被纳入本规则发布前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统计范围的资产,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可豁免资管新规关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过渡期结束后尚在存续期内的,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在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东海看来,五项标准从严界定债权类资产分类,对同类债权类业务提出了一致的监管标准,引导市场现有“类债券”“类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向统一的私募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规范改造转型。对同类业务采用一致监管标准,符合本轮《证券法》的修订精神。各类资管产品归属到一类金融工具、适用一个法律框架,有利于统一监管标准,消除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形成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从长期看,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开正门、堵偏门’,可为资管行业提供更多公开透明、合理估值的优质可配置资产,防止产品‘创新’套利、业务‘包装’套利,有利于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方向。”刘东海说。

  不“一刀切”,市场反应积极

  《认定规则》明确了标债资产与非标资产的清晰界定,有利于资管行业、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稳步推进资管业务转型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据了解,在认定规则发布前,有部分存量资产并未纳入非标统计。针对此类资产,《认定规则》明确,在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内,可豁免非标资产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但对于认定规则发布后新增的,不予豁免。

  “过渡期内保持对部分存量资产的监管要求不变,有助于推动市场平稳过渡,有效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整改计划,自主合理做好投资安排。”人民银行有关人士认为,此次也并非是对非标资产清理“一刀切”,人民银行并未强制非标资产转标,而是将投资标债资产的主动权交给市场机构。

  同时,在不干扰正常融资、不改变市场标准的情况下,《认定规则》提供标债资产认定的路径,消除市场对非标资产清理“一刀切”的疑虑和误读。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非标资产难入表、难接续的问题,又有利于非标资产的规范发展,为市场增添了弹性。

  初步估算,截至2019年6月末,“非非标”存量约为1800亿元,而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估计“非非标”规模仅剩几百亿元。从总体来看,《认定规则》对市场的影响有限。相较于百万亿元级的理财市场规模,“非非标”总量有限。

  “目前,不少机构对参与申请标债资产认定态度积极,已有机构着手推动债权类资产的改造工作。”一位金融机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市场对资管产品投资要求适应性明显增强,金融机构资管产品的投资模式正逐步转型,非标资产投资有序压降,并逐步转向投资债券和存款等表内资产。

  守住底线,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认定规则》有助于稳定市场各方预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市场对于政策环境的预期。《认定规则》细化了资管新规关于标债的5项要求及相关认定标准,并在过渡期安排、监管要求等政策导向上,与资管新规及相关配套制度保持一致,既没有制造进一步紧缩的预期,也没有放松监管要求,对市场影响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认定规则》出台也有助于稳定市场关于非标资产范围的预期。“非标”是相对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而言的一类资产,“非标”与“非非标”的界限在哪、如何认定,一直是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认定规则》发布明确了对标债资产的认定标准。资管产品通过投资标债资产置换掉存量的非标资产,可以避免对非标资产的集中处置,继而带来市场波动风险。”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锟分析指出,本次四部门联合出台《认定规则》充分考虑了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实体经济融资的困难、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以及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等因素,旨在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本次《认定规则》对于标准债权的认定,会毫无疑问地影响到现存的理财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进而影响产品的收益。”王锟提醒道,一是资管产品期限匹配更加严格,产品收益受限;二是资管产品信用风险偏好上移,降低产品收益;三是产品净值化势不可挡,对投资者的理财产品识别能力要求更高。“此外,公募债基将是不错的固收类产品选择。”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总体规模近百万亿元,非标业务作为连接居民财富与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纽带之一,未来仍然有较大潜力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实体经济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

  “下一步,建议通过创新机制、加强引导,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在资管行业的非标资产投资安排方面适当留有余地。”刘东海认为,具体来看有四个方面:即支持公募理财产品投资非标、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非标资产估值难问题、落实投资人适当性管理,真正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继续妥善解决存量非标的处置问题。

  交汇点记者 洪叶

  资料来源:新华社、经济日报、清华金融评论、 中国证券网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截图、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