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星光 | 两位院士共话“大科学装置”:托举“国之重器”需添持续动能
2020/05/27 00:13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高能环形电子对撞机(CEPC)探测器首批关键部件已经研制成功,开始测试。”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贻芳接受记者采访时带来了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关键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进展顺利。”

  疫情影响大科学装置工期,建议特殊扶持方式

  记者了解到,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大型国际科学合作项目——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工程春节期间也从未停歇,从3月30日起,项目工程实现全员复工,目前正有序开展施工作业。

  王贻芳表示,大科学装置不同于小科学实验,涉及投资成本大,涉及重大科学目标,如果项目停滞,会间接提高投资成本,更可能影响关键工艺设备的研制进度,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失去先机。

  大科学装置探索前沿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今年两会,王贻芳还带来了一个建议,他针对非标准设备购置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完善科研项目政府采购法规政策的建议。

  在大科学装置的研究中,大型非标设备招标采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既没有标准可借鉴,而且技术难点又比较大。“所谓非标设备,是相对于标准设备而言。标准设备大家寻常都可以买到,而非标设备是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做过,往往是根据科学设想专门‘量身定制’的。”王贻芳告诉记者,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和研发性,决定了技术方案的多样化,不同技术方案生产成本可能差别较大,且市场上如果没有成熟案例,调研难度也较大。

  基于科研项目采购的复杂性,王贻芳认为,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的政策尚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比如建议允许供应商在招标评审会上现场述标及答辩。“目前对开标、评标现场活动按规定都全程进行了录音录像,并对评委采取了必要的通讯管理措施,已在多方面保障了评审活动的公平公正性。”王贻芳建议,制定特别规定,允许在非标科研设备的政府采购评审会上开展供应商现场述标及答辩。

  中微子实验有半数合作落地江苏

  王贻芳告诉记者,在高能环形电子对撞机(CEPC)探测器首批关键部件中,有一些设备指标取得了关键突破。比如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江苏昆山国力合作的高功率速调管,相关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功率速调管是加速器的最核心部件,给加速器的微波器件提供微波功率。关键的参数是它的效率,效率越高越省电,将来运行费就会便宜。“过去国内大功率速调管都是依赖进口,我们先是实现了国产,再不断提高效率指标要求。”王贻芳告诉记者,国内相关产品最大效率不到50%,年初昆山国力的速调管的样机通过测试,效率达到了60%,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今年我们会投产效率为80%的速调管,样板设计已经完成。”

  由于江苏先进工业制造水平高,王贻芳透露,中微子实验有半数合作的合同都落在江苏。“由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目标明确,所需技术往往具有高指标、超前性等特点,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其溢出效应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王贻芳表示,科学研究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是逐步发展的。从放大镜、显微镜等简单扩展人的观察能力的小仪器到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再发展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道路,世界科技强国都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放在科技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支持“大科学”还是“小科学”的问题在国内引发了广泛讨论。王贻芳说,“大小科学”争论的根源是经费分配。“我国每年基础科学的研究经费大约1000亿元,用于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和研究的年均经费不到5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还是为‘小科学’服务的平台型装置。”王贻芳认为,未来30年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个关键期,要从追赶成为国际领先,只有一般性的成果是不行的,只考虑应用更不行。需要权衡“大小科学”的关系,敢于发起一批标志性的超大基础科学工程,同时不缺席国际上的其他重大科学项目,积极参与,共享其经验技术和重大科学成果。

  王贻芳说,目前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施数量较少,规模偏小,技术水平总体上以跟踪为主。此外,设施规划和项目遴选中的重点不够突出,强调科学上的重要性、方案的创新性、独特性和革命性不够;改良式的、渐进式的知识积累比较多,对他人方案的简单放大或复制较多。“在项目遴选过程中,应开展国际评估,引进先进的国际评估方法、理念,邀请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参加评审与投票,包括书面匿名评审,以减少利益冲突和决策偏差,确保新建设施的国际先进性和引领作用。”王贻芳建议。

  大科学装置是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它虽很难在短期内创造经济价值,但着眼长远,它决定着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建议,加大对“大科学装置”的投入,这是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载体。

  日前,她主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捷报频频,在全球科技媒体中屡占“头版”:中国LAMOST最近发现目前银河系中自转最快恒星、发现新的移动星群。LAMOST巡天光谱总数已达1448万条,使人类获得的宇宙天体光谱数进入到千万量级时代,成为光谱之王。LAMOST去年收获“发现最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发现宇宙中锂丰度最高的恒星”等11项代表成果……

  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时,特别强调要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此崔向群深有感触,她认为,尤其在大科学装置的投入上,国家应持续关注、持续支持。“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建设大科学装置不仅为了实现科学目标,也是体现中国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她谈道,“在前沿技术上,我们要有自主权,要强调技术对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由崔向群主导,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LAMOST望远镜持续“巡天”近10年,它是中国首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天文大科学装置,也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能力最高的望远镜。“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天文的雄心,更为世界天文积累着基础数据,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有力支撑。”崔向群以此为例说明支持“大装置”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地方政府应转变观念,眼光不能仅停留于短期内的经济收益上,同时也要关注由原始创新引发的“持续动能”,这将是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新优势。她建议,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经费倾斜力度,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科研人也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与毅力,戒骄戒躁,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竞争中产生的。中国的科技团队走特色道路,经常会遇到各种阻力、障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乏自信,影响会非常大。”崔向群表示,科研人员和各级科技管理人员应该相信,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是创新的动力。

  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规范,这是今年两会崔向群关注的另一重点,她为此准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她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之一。尤其在全球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企业自主创新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她建议,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营造公平、积极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创新信心。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王梦然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