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这个清明节,这些事儿可以讲给孩子听!
2020/04/04 19:03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2020年4月4日,清明。今天,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向在抗击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去的同胞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上午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对中小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生命教育,体现了国家对每一个公民的尊重。

  在江苏,不少小学生在家中自发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折白花,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致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2)班孙鑫宁说:“我用网上祭扫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致敬抗疫英雄。烈士也是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爸爸妈妈,但是为了我们幸福平安的生活,舍弃小家,义无反顾地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作为一名小学生,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场疫情让孩子们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和孩子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团结、强大的国家而感到骄傲。心地善良的孩子希望疫情能早日过去,让健康和幸福重回人间。同时我相信,经历了这次灾难,未来孩子们更懂得如何勇敢地去爱人,去帮助他人。”南工大实小学生家长谢女士说。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哀悼日的意义?

  1.什么是全国哀悼日?

  当国家遇到了可怕的灾难或有重要的人物逝世时,国家会举行全国性的哀悼活动,来寄托人们的哀思,这个日子就是全国哀悼日。

  2.为什么4月4日是全国哀悼日?

  最近,新冠肺炎的流行对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很大伤害。尽管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在国内已经逐渐稳定,但仍然有烈士牺牲、数以千计的同胞逝世。4月4日的全国哀悼日,就是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他们的哀悼。

  3.什么是烈士?

  烈士是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

  在这次疫情中,那些为了保护大多数人不被感染病毒而牺牲了自己的人是烈士,是我们应该一辈子铭记的英雄。昨天,湖北省14名防疫一线牺牲人员被评为首批烈士。

  4.全国哀悼日会做些什么?

  在全国哀悼日,全国的政府机构及驻外机构会将国旗降下一半;全国范围内都会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在4月4日上午10点的时候,会听到很响的声音,那是汽车、火车、舰船在鸣笛,防空警报也在鸣响。响声会持续3分钟,这段时间里人们也会停下手头的事进行默哀,寄托哀思。

  历史时刻,请孩子加入

  “孩子们当然也是全国人民的一部分,自然可以,也应该参与到这次哀悼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这么做。”南京中山小学副校长李万青建议:“哀悼日是一个带着悲伤思绪的日子,全国范围内停止了公共娱乐活动。我们也可以减少一些自己的娱乐活动来表达敬意、寄托哀思。比如,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今天的游戏时间会缩短一些,你可以用多出来的时间去看看书、帮忙做做家务。哀悼日,政府机构会降半旗,除此之外许多有国旗的地方也会相应降半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阳台上向外眺望,找找看有没有降半旗的地方。如果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一下降半旗的样子。”

  给孩子们讲讲“下半旗”的知识

  白衣执甲,时代英雄。今天,全国和驻外使领馆向在抗击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去的同胞志哀。

  截至目前,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半旗50次以上,其中30余次系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下半旗,17次为外国政治人物下半旗,1次为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遇难记者,另外3次则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国哀悼日。

  为谁下半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依照本条第一款(三)(四)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由国务院决定。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

  此外,《国旗法》的规定只明确了在任的国家领导人逝世时应下半旗。对于已卸任的国家领导人,是否下半旗要由国务院另行决定。

  如何下半旗?

  下半旗,并不是将国旗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那么,如何下半旗呢?

  《国旗法》规定,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

  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志哀”还是“致哀”?

  从文字意义上看,“致”是送达的含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而“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哀悼,哀悼对象不确定,比“致哀”要严重,比如:下半旗志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致哀”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志哀”则是集体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

  下半旗的源起

  下半旗为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志哀方式。当某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逝世后,以下半旗表示哀悼。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一天,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船长不幸逝世。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一打听,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志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从中不难看出,下半旗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悼念之后,教育将这样延续

  默哀完成后,悼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完成了。如何趁着这个特殊时刻,将教育延续下去呢?

  1.围绕“烈士”“悼念”将教育延续

  默哀之后,相信孩子们还对“烈士”“悼念”一知半解,说实话,对孩子来说这些概念真的很抽象。所以,还是推荐老师和家长们使用一些孩子们更能接受的方法:通过书籍影音资料了解烈士的故事、历史哀悼日。

  去了解烈士们真实的故事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不妨从湖北省的第一批14名烈士开始,通过网络搜索他们在抗击疫情中作出的贡献。而更进一步,也可以带着孩子追溯历史,通过一些电影、纪录片去了解烈士的故事,如《建党伟业》等(因烈士题材的书影音大多和战争主题相连,成人应有选择性地给孩子播放)。

  另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下往年的一些全国哀悼日,和孩子简单描述一下当时发生的灾难或逝去的名人。

  2.选一种方式,将思念延续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妨也和孩子一起,选择一种方式来寄托我们对烈士和逝去同胞的思念。

  比如,种下一朵花种、写一封给烈士的信、画一幅给烈士的画、唱一首给烈士的歌......相信,你的思念能传达到看不见的远方。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场‘战疫’中涌现出的无数人性的光辉,足矣照彻千古,应该被我们的下一代知晓、铭记。这些‘可爱的人’,肩负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南师附中行知分校副校长刘少青建议,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把疫情中的中国精神,说给孩子听。

  他说:“所谓国难兴邦,并不是看不到灾难下的个体,而是在灾难发生后,我们如何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不如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在这个冬天所经历的一切,是悲伤的记忆,是告别亲人的不舍,也是坚定抗争中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带着逝者的遗志,我们不会被轻易击垮。严冬之后,必有万物复苏,必有夏花烂漫。而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应该告诉我们的孩子,那不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名字,一块碑,作为生者的我们,用心过好这得来不易的平常日子,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让我们带着对逝者的思念,迎候生命的生生不息。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做的、应该做的、最有价值的事。”

  3.与孩子聊一聊“死亡”

  今年的4月4日也是清明节,无论我们如何“绕开”,孩子一定会问“什么是死亡?”我们该怎么面对孩子的这一问题呢?是制止、岔开还是好好与孩子讲述“死亡的意义”?

  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亡是终结,又不只是终结;只要还不被遗忘,就还不会消失;他们不应该被遗忘。这是伤感肃穆的全国哀悼日,也是给孩子进行一次特殊的教育的最好契机。”南京逸仙小学校长吴卓表示:“今天是清明,许多孩子将要在今天直面‘死亡’。不妨花点时间和孩子好好聊一聊死亡这件事。也许孩子会哭,也许你也会哭,但这不残忍,这意义非凡。请记住,我们与孩子谈论死亡,是为了让孩子尊重生命。”

  另外,在南师附小的“小南狮云课堂之民俗课”里,对清明节起源、习俗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清明简介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节日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

  “二候”——田鼠化为鹌

  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告别了冗长阴寒的冬季后,在闲暇之日,游走在春日里,晒暖阳,看花开,听鸟鸣。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正是因为新雨后的天空粉尘最少,空气最清洁,所以才有了美丽的彩虹。由此可见,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细致,充满智慧。

  清明习俗

  祭祖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过去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边,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吃青团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粿、艾粄、清明团子、艾草青团等等。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粽,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清”。

  吃螺蛳

  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部分内容综合整理

  图片来自各校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