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扇贝频频跑路、热死?獐子岛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2019/11/16 18:40  封面新闻  

  

  11月的獐子岛开始降温了,冷烈的北风让周围的海域波涛不已,频繁的七级大风让海对面的客船无法起航,难以接近这座充满争议的岛屿和獐子岛集团。

  曾经繁荣的小镇也不复当初模样,大量的居民试图逃离,这与衰落的獐子岛集团不无关系。自从2014年起,上市公司獐子岛集团深陷财务造假质疑,11月11日,獐子岛因扇贝“又死了”再次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在14日的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破坏性采捕的情形。

  相较2010年历史最高点位34.59元/股,如今不到3元。“曾经我们有好几个育种厂,现在只剩一个了,今年培育的扇贝苗全死了。”一名该公司育种厂的工作人员透露,不光如此,近年来的破坏性捕捞也让他对公司的未来充满忧虑。

  

  焦虑的公司员工:

  确实存在破坏性捕捞的情况

  “今年育的苗几乎全死了”

  对于獐子岛上的居民来说,獐子岛集团家喻户晓。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獐子岛就享有“海上大寨”的称号。当时,獐子岛岛民从事海上捕捞,过着集体生活,凭着苦干实干的精神,创造出了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记录。1989年,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继续走集体所有制道路。2001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5年后成功上市。獐子岛集团下各个厂房,也遍布这座小岛。

  然而随着经营和海产品养殖的问题近年来集体爆发,公司境况每日愈下。

  在獐子岛的西侧海岸边,风和日丽的时候不少居民会来此钓鱼,而獐子岛集团下的大连海珍品原良种厂便坐落在这里。孙明是厂内一名育种人员,从事渔业已经三十多年的他谈及公司时面容忧愁,情绪时不时地激动。

  而让公司面临最大的困境来自岛外的海洋。公司的公告显示,扇贝的大面积死亡令公司损失惨重。而深交所对于扇贝死亡的原因也充满疑问。14日晚间,深交所向獐子岛发问询函,要求说明是否存在破坏性采捕的情形,对此孙明持肯定态度。

  

  在2014年到2018年,他曾经是公司下面一家养殖厂的厂长,孙明无奈地说,由于长期的捕捞,已经造成海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原来海底的硬壳已经变成烂泥,不少扇贝无法呼吸不就死了么。”对于未来的养殖前景,他的言语中也显得很不乐观。

  一名该集团的中层则告诉记者,扇贝死亡确有其事。他拿出手机翻出出海捕捞的照片。一张照片上面,数百个扇贝堆在船上,“你看上面的扇贝,肉已经烂了,但是为什么会死我也不知道原因,只有等专家来鉴定了。”

  在孙明眼里,不光是海洋捕捞的情况糟糕,育苗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育苗这几年很不顺利,今年厂里的苗几乎全死了,可能是海水的原因。”据他介绍,曾经岛上有三座育苗厂,但是其他两座如今已经关门。岛上的育苗厂育不出来苗,只能派员工到外岛去育苗或者是跟公司外的人合作育苗,这毫无疑问会增加公司育苗的成本。

  

  失落的镇民

  岛内年轻人不愿留

  在外羞于说自己是獐子岛人

  东獐子码头是獐子岛上货的一个码头,但是当记者来到这里时,码头上的货物并不多,并且看不到鲜活扇贝,只有一摞死去的扇贝摆放。附近一位渔民告诉记者,扇贝不上岸,拉上来就直接上到船上直接运走。

  码头附近是一片绵延数公里的小村庄,但是却鲜见人影。在公交站台上,退休渔民钱军正在等候公交车。他失落地说道,现在的村庄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大多去外地发展了。“工资太低。”由于人口的不断减少,这里的公交车发车时隔今年也发生了变化,从20分钟一趟变为30分钟一趟。

  曾经的獐子岛,在岛内居民看来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2000年,獐子岛镇总收入已经达到6.79亿元,纯收益2.1亿元,人均收入超过万元。而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6208元,农村人均收入2229元。上市后,伴随着股价的上涨,獐子岛集团市值也不断攀升,曾一度达到200亿元。这不仅让公司董事长吴厚刚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而作为獐子岛集团股东的獐子岛渔民身价也水涨船高。

  

  “那时候,獐子岛的人去大连是很有面子的,办事根本不用排队。”一名本地居民说,随着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獐子岛人出门在外已经羞于说自己是獐子岛的人了。“一次去大连的时候,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大连人,又问我大连哪里人,我说是长宁县人,最后逼得我没办法了,才说是獐子岛人。”

  收入的下降是直接原因,另一名岛上居民说,当地人曾经有两年拿到过分红,每年也就2000元,之后便再难见到了。

  在公司贝类加工厂附近,记者见到了正在收网的范先生,他曾獐子岛集团工作过,由于工资太低,他选择了单干。“那会总共加起来,一年也就五六万的收入。”如今他已经将家搬到大连,由于个人承包了獐子岛附近的一片海域,偶尔还会来到岛上。“现在差不多一年能够拿到20万吧,獐子岛公司已经不行了,连海域的承包费用都交不起,我的这片海域就是以前他们不要的。”

  

  密集的质疑

  扇贝“跑路”、“死亡”?

  岛内居民:“根本就是造假”

  11月12日,獐子岛开盘一字跌停。此前11月11日,獐子岛因扇贝“突然死了”再次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而这已经是獐子岛在2019年第7次被深交所点名。股价大跌的背后是公司屡次上演的戏剧性情节——獐子岛集团的主要产品扇贝因为五年内三次跑路被网友戏称“旅行扇贝”。扇贝不光“旅行”,还屡次被“饿死”、“热死”,这不光引发了从深交所和股民的质疑,甚至连岛上的居民也直言“这就是造假”。

  2014年獐子岛第一次出现扇贝绝收事件时,獐子岛给出的官方原因是系"冷水团"所致。不过,当地人对于这个说法并不认可,2016年1月初 ,出现“2000多獐子岛居民实名举报‘冷水团致扇贝绝收事件’并不属实涉嫌造假”一事。而组织这起举报的,就是岛上的居民李生。

  

  包括李生在内,多位当地居民都向记者表示,在2014年以前獐子岛从未发生过所谓的冷水团事件。此外,扇贝的大面积死亡也属于人为造假。他们说,扇贝遭天灾绝收,当地居民大多倾向于是獐子岛集团内部管理不善,贪腐严重的“人祸”导致了扇贝绝收。“他们根本就没有投那么多的苗,扇贝苗的钱都被公司内部的人贪腐掉了。”

  而针对近期的扇贝大量死亡,李生也表示无法理解。他告诉记者,獐子岛旁边的海洋岛距离此处不到40公里,两个岛可以说共有一片海域,但是海洋岛经营扇贝的渔民朋友告诉他,近来扇贝的收成属于正常水平,“当然扇贝生长总会死一些,但是大家都是在一片海上,为什么就獐子岛的扇贝能死80%?”

  

  员工称希望公司快些倒闭

  獐子岛集团对未来损失仍无法预计

  事实上,对于公司的管理,孙明也一直抱有意见:“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从上到下都是吴厚刚的亲戚,如果你没有关系,干得再好也没办法晋升。”

  记者通过访谈发现,一些员工甚至有不想继续干的想法,至于原因,一是管理上有区别对待,正式员工的工资还赶不上临时的计件工人,甚至有的人直言不讳:“希望公司倒闭了好,现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令很多人都难受。”

  据孙明介绍,这里的基层正式员工一般月收入平均3000多元,扣除五险一金后就只有2000元左右。而一些计件的临时工工资还都在5000元以上。“许多人也想说,但不敢说啊,说了就没法干了,毕竟还有点收入,但是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孙明说道。

  但是公司的未来,仍然扑朔迷离。在披露存货减值提示风险公告后的第三个交易日晚间(11月14日),獐子岛正式发布公告称,因此前存量抽测时发现扇贝大规模死亡,预计核销存货成本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为2.78亿元,约占截至2019年10月末抽测底播虾夷扇贝账面价值3.7亿元的90%,对公司2019年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更严重的是,獐子岛认为,部分海域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但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核销的具体金额并不能确认。

  

  记者梳理公告发现,獐子岛本次抽测涉及在养的2017年度底播虾夷扇贝面积26万亩、2018年度底播虾夷扇贝面积32.35万亩,共计58.35万亩。根据抽测结果,目前在养的全部58.35万亩底播虾夷扇贝中,抽测亩产正常以及正在采捕作业海域面积仅5.4万亩,占比不足一成。而2018 年底播虾夷扇贝十个区位的平均亩产 4.17 公斤,其中最高区域亩产 44.33 公斤,最低区域亩产 0.01 公斤。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