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这位苏州医生,为啥在贵州石阡扶贫干部中特知名
2019/10/15 11:46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欧甸丘

  最近荣获“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特别贡献奖”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刘建刚,是贵州石阡县知名度极高的挂职扶贫干部。

  两年多前,受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城市苏州的派遣,刘建刚来到石阡援助3个月。援助结束后,他被留下来挂职石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从2017年4月我被新华社广东分社派驻石阡挂职扶贫开始,就多次听说刘建刚的故事。最近,同为扶贫干部的我对这位有“大侠”气质的北方汉子进行了采访。

  

  刀下救人

  刘建刚是神经外科专家,长于颅内手术。在他的手术刀下,许多患者“起死回生”。

  去年10月15日,正在村里开展帮扶工作的石阡县甘溪乡驻村干部兰军出现头痛、意识恍惚症状,当地政府立即将其送到石阡县人民医院。“当时诊断,兰军的病因为静脉血栓导致的脑出血,如果不立即手术,会有生命危险,今后即便能保住生命,偏瘫几乎是难免的。”石阡县人民医院院长史超说。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口帮扶石阡之前,石阡县人民医院也能做简单的开颅手术,但对稍复杂的颅内手术无能为力。

  开颅手术恰好是刘建刚的专长,晚上19:57将兰军送入手术室,凌晨1:28成功完成“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兰军的妻子为丈夫的意外紧张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说:“最后,手术后的兰军像普通人一样走出了医院,四肢力气正常,说话口齿清晰,已基本完全康复。”

  

  石阡县花桥镇扶贫干部符宁伟颅内动脉瘤破裂,危在旦夕。“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病人只能保持绝对卧床,且不能颠簸转运。如果当天转运到贵阳,很可能会死在路途上。”县人民医院院长史超说。

  刘建刚立即给符宁伟做手术,从晚上十一点开始,一直到凌晨五点半才结束手术,终于成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个生命。“病情不等人,手术台上常常需要连续加班作战,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刘建刚说。

  ……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刘建刚在石阡县人民医院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医院亲手做了40多例高难度手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保护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幸福。

  走进石阡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的十二楼便可看到,群众送来的锦旗、感谢信从电梯口一直排到了走廊尽头。

  老百姓这种朴素的表达感激的方式,折射出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渴求。石阡县人民医院是县域内各方面条件最好的医院,但远远无法满足当地的医疗需求。刘建刚才来的时候,全院没有一个市级重点专科,医疗设施全面落后:由于没有做手术用的显微镜,做颅内手术全凭裸眼;医院的止血工具——双极电凝的箭头氧化严重,几乎止不住血;医院开颅用的还是手摇式开颅设备……手术设备至少落后苏州20年!

  这样的条件下,“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又如何能够做到呢?

  好在国家大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在刘建刚的大力推动和各结对帮扶单位的援助下,如今的石阡县人民医院配备了手术用显微镜、电动开颅机、核磁共振机等一批先进技术设备,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技术。

  

  侠骨柔情

  如果没有一点理想主义精神,在举目无亲、远离家乡的石阡挂职扶贫的日子真的会很漫长,对自己的身体、家庭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对刘建刚而言,对贫困病人的“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大概就是他的理想主义内涵之一。“来扶贫,媳妇很支持,但刚上小学的儿子很反对,我离开家时他都不理我。我只好不断跟儿子解释说,那里的病人需要我。”他说。

  刘建刚曾跟我讲,他最怕看到贫困户的那种渴求医疗的眼神,最怕看到衣衫破旧的老百姓来了医院却看不起病。有次刘建刚正在坐门诊,一个老奶奶带着小孙子来看病,小孩因摔伤,呕吐、恶心不止。他初步检查后,便开单子给老奶奶,建议给小孩做个头部CT。

  但等刘建刚看完十几个病人之后,那个老奶奶一直在门口徘徊,并没有去做CT。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奶奶没钱。刘建刚立即从自己口袋里掏了500元钱交给老奶奶去交费。这一幕刚好被来看病的另一个病人拍照记录了下来。

  除了在医院坐诊和做手术之外,率队下乡义诊也是刘建刚的一项重要扶贫工作。

  19岁的女生小廖罹患癫痫多年,三四天便发作一次,四处求医看病,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疗效。

  刘建刚义诊时给她开了两种药,但这两种药本地医院都没有,他立即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同事寄来两个疗程的药给小廖。“服了两个疗程后,小廖发作的频率降低到了一个月一次,后来又给寄了2个疗程的药。”刘建刚说:“有一天,小廖的父亲找到医院要把4个疗程的药费给我,说孩子康复得很好,出去打工赚到钱了。”

  除了义诊,刘建刚还做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成立了贵州省县级医院首个卒中中心。脑卒中存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现象。下乡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免费筛查是卒中中心很重要的一块工作。

  截至2018年底,刘建刚的团队在石阡筛查了1154名群众,发现高危人群占比29%,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沿海地区。“如果把关口前移,针对脑卒中高危因素早期进行目标干预,预防卒中发生,那么就能够有效遏制脑卒中导致的后遗症,大大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刘建刚说。

  为了提高农村群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度,刘建刚自掏腰包一万多元,做了几千份诸如围裙、水杯、扇子、手提袋之类的小礼品,并在上面印上预防脑卒中的知识。每逢乡镇赶集的时候,刘建刚便带领医生们上街,一面进行脑卒中筛查,一面把小礼品免费赠送给群众。

  刘建刚还做了一个时长120秒的脑卒中知识公益宣传视频,并在全县的电梯广告、公交车广告屏上滚动播放。“有个县领导来看病,我跟他建议能否把这个视频放到全县的公交车上播放,这个领导欣然同意,马上帮忙联系,几个电话就把事情办妥了。”刘建刚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刘建刚这位河北大汉所做的点点滴滴里,我看出了侠气、看出了情怀。这位出生于农村,成长于穷困家庭,奋斗在江南城市的汉子,并没有丢掉农民的淳朴本色,懂得农村老百姓就是需要他这份单纯与平淡。

  

  师道流布

  在石阡挂职扶贫,更在石阡治病救人、培养人才,刘建刚早已将这些融为一体。

  石阡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刘忠杰是刘建刚重点培养的弟子。谈起自己最大的收获,刘忠杰说:“刘(建刚)老师站在手术台上一边给病人做手术,一边讲解每一个手术细节如何处理,细致到手术工具如何摆放,如何保护好神经和血管。”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忠杰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高难度的动脉瘤夹闭术、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等多项复杂手术,并可以独自主刀。

  与很多基层医院相似,石阡县人民医院的科研实力十分薄弱。神经外科主任王克仁说,全院绝大部分医生都不太懂如何做科研,也没有这方面的考核,几乎没人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过科研论文。

  于是刘建刚向医院党委提出创建市级重点专科的建议。“创建市级重点专科,科研项目和论文是硬指标,通过这个抓手调动各个科室搞科研的积极性。”刘建刚说。

  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被“逼”着搞科研谈何容易。有积极响应者,也有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者,甚至还有反对者。在刘建刚的鼓励引导下,一批积极响应者率先与刘忠杰一起搞成了首个科研成果——发表了一篇国外权威医学SCI期刊论文。这在整个贵州医学界都罕见的医学成果像一颗炸弹,炸“醒”了医务工作者的科研热情。

  2018年,石阡县人民医院申请7个市级重点专科,最终3个顺利获批市级重点专科,4个顺利成为市级重点建设专科,实现了石阡县人民医院市级重点专科数量“零的突破”。

  院长史超感慨地说,“目前,整个医院已经写成的科研论文有十几篇,分别处在投稿、审稿或修改过程中,有的科室已经独立发表了核心期刊的科研论文,全院的科研热情持续高涨,科研风气已经开始形成。”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