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央视网评丨今年过节不收礼,师生关系不“油腻”
2019/09/08 13:45  央视网  

  教师节,到底送不送礼?和买不买学区房,作业到底谁来批改等一起,并称教育领域的几大“终极难题”。送不送令家长心烦,收不收让老师为难。眼看教师节将近,教师节送礼热度升温。有花店已经推出了“园丁款”花束,价格从158元到388元不等,生意火爆。尊师重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共识,在中国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传承。不消多说,对老师表达心里的尊重与敬爱“没毛病”。但教师节送礼,已经愈发沦为物质和金钱层面的攀比之风,根本原因在于对优势教育资源的利益争夺。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中顶天的大事儿。学校与家长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小生态,老师在这个小生态中有很大的自由权力空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坐前排点,老师功课再抓紧点,上课多提问,日常多关注……但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的注意力必然无法均等地分配到每个人身上,这时,为了争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就会想方设法在教师节好好“表现”,争取“特殊待遇”。按说送个祝福无伤大雅,但在被大环境裹挟后,家长们一到教师节便高度紧张、各显神通,恨不得调动全家人的脑细胞和社会资源来完成这次“仪式”。鲜花、购物卡、首饰、衣物只是普通操作,还有家长直接给现金、发大额红包。

  其实,许多父母表示自己并不想送礼,但总怕自家孩子落于人后,因此只好选择从众。你也随大流,我也随大流,久而久之,“大流”就变成了“恶流”,潜规则被搬上了台面。师生关系不免显得“油腻”。事实上,家长眼里老师的一切“权力”,都是公器,合理使用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对教学有益。人们痛恨落马贪官滥用职权,憎恶医院塞红包插队,都是因为他们坏了“规矩”。学校的规矩虽然没有白纸黑字写出来,但每个人都应当做到心底清明,一切企图用送礼等方式破坏正常教学秩序和公平的行为,都要被坚决摒弃。

  往轻了说这是“走后门”之风在教育界的滥觞,往重了说这就是一种“权力寻租”,是腐败向校园的渗透和侵蚀。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地破坏教育生态,加剧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不信任,造成严重的社会焦虑,让公平正义在校园无处可寻。一些老师称,拒绝收礼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儿。几十个学生家长挨个拒绝一遍,会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何况有些家长直接快递,或者小朋友眼巴巴地捧着礼物,根本连拒绝的余地都没有。现实中,不乏有少数老师暗示或主动索要礼物的情况,否则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早已经变味,背离了教书育人的本质,对教师声誉是莫大的伤害,家长也不胜其扰,不得不交上一份“投名状”。家长送不送和老师收不收,看似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无从下手解决。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如我们一起多管齐下:教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感召学生,因材施教,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以物取人”,把校园变成社会。家长要放松心态,“起跑线焦虑”可以理解,还需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自身发展上,成长成才在于“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部门在制度和管理上,既要刹住明目张胆的收礼之风,也要正向激励教师,让老师“心无旁骛”。恰逢今年的教师节马上到来,不如我们一起改变现状,老师把话挑明了“不收”,家长放大胆子:别送,一起过一个清淡消停的教师节。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