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
——对话曲霞镇党委书记刘新明
“2019年,我镇党委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围绕着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合伙人’、‘怎样留住合伙人’、‘合伙人作用如何发挥’等方面开展了学习调研、分析研讨、试点先行等系列工作,发现、凝聚和培养了一批坚持党的领导、热爱‘三农’的集体及个人,用实干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曲霞镇党委书记刘新明在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专访时介绍。
记者:“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课题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曲霞镇党委是如何对“合伙人”这一群体进行定位和招募的?
刘新明:镇党委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寻访推荐活动。活动主要立足“五大振兴”,即立足产业振兴,找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富民增收合伙人;立足人才振兴,找准职业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士兵等专新精尖合伙人;立足文化振兴,找准文艺骨干、手艺传承人、文化志愿者等乡村文明合伙人;立足生态振兴,找准村居党员、网格员、六位一体管护人员等绿色发展合伙人;立足组织振兴,找准党员干部、发展能人、新乡贤等引领治理合伙人。
记者:要让“合伙人”在乡土上奋发有为,就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符合乡情的平台载体。曲霞镇党委在优化服务阵地上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对合伙人创业干事产生了哪些影响?
刘新明:我们搭建了“三大阵地”,让合伙人深耕乡土。“一联盟三强化”,夯实党建阵地。组建曲霞镇乡村振兴合伙人联盟,并成立联盟党支部,把合伙人凝聚在党旗之下。通过“服务支持、示范带动、规划管理”三个强化,建立定期活动联络、重大事项协商、大院大所对接、典型学传帮带等有效机制,整合和争取资源,加强服务职能;“一平台七送达”,优化服务阵地。整合人社、供销、工业等条线服务力量,借力省市孵化基地,搭建镇级乡村振兴合伙人服务平台,出台《曲霞镇扶持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开展“七送”服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创业指导专家、创业典型等送政策宣传、送技能培训、送创业指导、送项目推介、送贷款补贴、送招工信息、送生活服务,让合伙人在乡村创业顺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一颗心双接纳”,培育自治阵地。镇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加强与合伙人的日常联系,建立定期回访、跟踪交流、乡情恳谈制度,送上组织温暖,提升自治能力。
记者:随着“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的深入开展,曲霞镇在哪些领域取得了实际成效,对于项目下一步的再深化再探索又有哪些想法和思路?
刘新明:项目实施以来,我镇产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立足上海榕臣旗袍总公司在我镇打造桑蚕文化基地的资源优势,打造集桑树种植、养蚕、桑果采摘、旗袍制作展销为一体的产业链;积极开展创业典型和创业项目推介,李丹、刘军棋等一批省市创业型人才脱颖而出,获得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泰州市优秀创业项目、泰兴市优秀创业项目各1个,新增创业人数630人,创业带动就业700人。
乡村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八大系列主题活动,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打造绿色曲霞样板,村庄环境更加整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通过二次分拣、健全队伍、兑换奖品等流程深入抓好垃圾综合分类处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全面推行“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乡风文明更加提升;深入挖掘“本土”优秀民俗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地方人文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更加彰显。
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开展巡回考察,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村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对屡次提醒不见起色的人员坚决予以职级的调整或辞退;制定年轻干部三年培养计划,实施村干部队伍雁阵分层建库工作。实行党员“三包”制度,包重点贫困户、包重点信访人员、包重点地区,形成党群联动管理制度,引导农村党员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矛盾化解等事务中去,当先锋、作表率。
下一步,我镇将不断放大“书记领题”项目的示范引领效应,深化项目成效落地、成果转化,切实把“书记领题”项目打造成融入中心增合力、凝聚人心促发展的特色载体,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互促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