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优化党建扶贫长效机制
——对话泰兴市委常委、黄桥镇党委书记、黄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顾刚
“2017年黄桥镇开始实施“党建扶贫”书记领题项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9年底,全镇经济薄弱村34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597户5883人,已全部脱贫。”泰兴市委常委、黄桥镇党委书记、黄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顾刚在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专访时介绍。
记者: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必须有高质量的组织推进,在这方面黄桥镇做了哪些工作?
顾刚:我们以村企联建促发展,企业出资帮助村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同时帮助安置闲散劳力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到企业工作;以村村共建同提升,按照大村带小村、强村帮弱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近年来,我镇先后共组建了5个联合党总支,已有4个弱村成功转强,解除引带;以村产合建共富裕,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新模式,鼓励、支持村集体和农户以固定资产、土地等入股合作社。
记者:扶贫工作需要一支有能力、有活力、有潜力的队伍来进行推动,在人员力量配置方面黄桥镇又采取了哪些举措?
顾刚:我们重点实施“墩苗强基”三年行动计划,选好墩苗队伍。选派54名优秀机关年轻干部充实到扶贫一线,不断提升墩苗干部的基层工作能力,10名墩苗干部已被提拔重用;紧扣“雁阵计划”培养要求,配强头雁队伍。今年来我镇已提拔重用党组织书记5人,调整不适应岗位党组织书记1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头雁队伍;围绕“乡村振兴学堂”建设,培育基层队伍。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学堂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今年已开展党组织书记轮训等各类培训学习9个班次。
记者:要让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必须要有强力的机制保障,在这方面黄桥镇是如何做的?
顾刚:我们建立村级增收机制,财政扶持购买标房,2019年新增村集体收入81万元。盘活资产资源,今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5万元。加强“三资”管理,严格控制村级新增不良债务和非生产性支出;建立帮扶巩固机制,制定下发《黄桥镇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强化镇村两级包保责任。充分发挥支部的引领和服务作用,招引实施贫困户增收项目;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党建扶贫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帮扶党员干部进行专项考核。
在具体工作上,一方面,落实好送资金、送项目、送岗位、送技术“四送”服务;另一方面,落实好助困、助残、助医、助学“四助”举措。
记者:对于进一步优化党建扶贫长效机制,黄桥镇还有哪些理念和愿景?
顾刚:我们将崇尚实干的理念。全镇上下牢固树立实干理念,以项目、产业为主导,提升经济薄弱村发展能力,紧扣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寻找致富路径,帮助贫困户如期脱贫;崇尚发展的理念。对有创业意愿的低收入户进行免费创业培训、指导和项目推荐,鼓励低收入户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家乐等项目,进行自主创业;崇尚共享的理念。用好乡村振兴学堂的平台,进一步放大祁巷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辐射成效,带动党的基层工作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