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凤凰城业主社群访谈录丨李学珍:徜徉翰墨世界,品味艺术风范
2022/01/18 16:15  新华报业网  

  李学珍个人简介

  著名书法艺术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院

  刘海粟艺术研讨会副会长

  全国刘海粟艺术研讨会专家评论委员会委员

  北京艺术家交流中心理事

  中国东方国书院副院长等

  炙热盛夏,怀着对书法名家的敬意,我们登门拜访了居住在碧桂园凤凰城中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高足李学珍老师。

  到达李学珍老师的住所,他亲切的上门迎接了我们,随老师来到书房便被老师家中琳琅满目的藏品、墨香四溢的书法作品所吸引。

  热爱与年龄无关,李学珍老师对书法和诗词艺术的热爱丝毫不减当年,至今仍每天孜孜不倦地练字,古稀之年的他精神矍铄,每天站着练习,一提笔便是两三个小时。李老师说,每天练字已经成了他生活中戒不掉的习惯。

  我们得知,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学习书法时,李学珍老师注重临摹古代碑帖。七十年代初,有幸得到艺术家林散之先生的指导,不仅在书法上获益匪浅,在习书理念方面更是有了独到的见解,林散之先生更是为李老师题字《诗思》两字,同时还有书法家陈大羽老师所题《追秦索汉》四字。

  在领悟了林散之先生所提倡的“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要求字外功,偏用智者事无成”的习书理念后,李学珍老师不但重视对碑帖的临摹,更注重对古人笔意的深刻领悟,坚持只有勤奋方能深入,至今仍如此教导学生。

  一直以来,李学珍老师在林散之先生的影响下,不仅以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孜孜于书法艺术的研究、实践、学习,而且追求个性,继承和发展了草圣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位德艺双馨、老而弥坚的艺术家。

  泼墨挥毫一展大家风范

  第一次领略李学珍老师的艺术家风范,是在一则短视频中,只见李老师凝神运笔,挥洒自如,写下六尺整宣《鹰击》大字,单字超过85公分,一分钟不到的视频,提笔落笔一气呵成,其力量感的浑厚深沉,震撼人心。

  正因为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李老师的书法艺术受到愈来愈多人的喜爱。历年来,不乏慕名求字者上门拜访;老师的墨迹也被镌刻在南京中山陵、幕燕长江观音景区、苏州甪直以及山东泰山、安徽黄山、云南昆明凤龙山景区等全国近九十处名胜风景区。这些与风景相映于自然的墨迹,既是李学珍老师书法艺术独特魅力的体现,也足以证明他在书坛的地位。

  字如其人 方能游走翰墨

  “学书先学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吃亏是福的人。”这是李学珍老师教导学生时常说的一句话。

  正所谓“字如其人”,在具体的书法实践中,李老师特别注重人品的修养,确如我们在与他交往中所感受到的,他是一个和蔼、健谈、谦逊、好学的艺术家,言谈中时刻传达出一种豁达朗畅的心境。

  品质的高尚,往往见于细节。

  访结束后,我们才知道,李老师当天特意把午休时间留出来给我们完成此次采访,其中的感动实在难以言表;相谈甚欢,李老师还即兴赠予一幅作品。

  比起书法,这份待人接物的仁厚,举手投足间的风度和儒雅,更值得我们学习。

  书法作为一种载体,表达着书写者心中的美好意念,临别之际李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他的住所,不仅有摆满展柜的文玩器皿,阳台中生意盎然的绿植也打理的井井有条,这些细微之处与社群传递美好生活的理念不谋而合。

  社群,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一群对的人,因共同的价值观、相似的兴趣而连接在一起,迸发出激情与灵感的火花,携手创造美好生活。正如李学珍老师因书法爱好与邻里朋友相聚在凤凰城,为碧桂园凤凰城业主呈现出的是N种生活方式之一。

  拥抱社群的温情

  守护着一个理想社区的生长

  在这里安放生活与梦想

标签:
责编:李心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