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常州 > 要闻 > 正文
常州:携手奋进新征程 勇争一流再出发
2021/01/28 11:0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如何在全省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走在前列?贯彻落实好省两会精神,常州正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五大明星城建设,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努力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帜,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展现更大作为。

  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表示,坚定不移锻长板、补短板、固根基、强优势,在工业智造、科教创新、文旅休闲、宜居美丽、和谐幸福等方面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加快塑造“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既有绿水青山、又有净美人居,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诗意,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新常州。

  “懂得舍得等得”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让创新资源与实体经济双向赋能,如何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常州坚定不移通过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依靠智造走向未来。

  在常州看来,城市的创新牵引力,关键是要提高创新密度、创新力度、创新浓度。厚植“创新密度”,培育引进更多创新型企业,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选择常州、扎根常州,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常州转化利用。

  提升“创新力度”,提高政策“含新量”,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千方百计增加创新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科技人员创新动力、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提升“创新浓度”,真正让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常州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硕果累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立、智慧园区一体化平台发布、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举行、常州大学教授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园区被认定高企数再创新高、总规模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发布。目前,园区新增入驻机构和孵化企业300多家;新增授权专利2000多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83项,产学研合作金额2.14亿元,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常州科教城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之路,“融合”二字应该是形象的写照。从大学城到科教城,一词之变,变的是产学研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融合的改革之路。这方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让家门口的大学成为科技后院,让创新之核全面融入发展主战场。

  一条科技长征路,常州一走就是15年,不断强化“GDP重要、创新更重要”的理念,提倡“懂得、舍得、等得”的创新培育理念。十年磨一剑,中简科技的培育故事就是精彩注脚。坚如磐石、韧如发丝的碳纤维,被誉为“黑色黄金”,看着不起眼,在手中掂量也不觉厚重,但却是航空航天、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核心材料。2008年,杨永岗舍弃高薪和出国机会,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南下常州,带领20多位博士、硕士和工程专家落户常州,走上国产碳纤维产业化的探索之路。十年科技长跑,十年磨一剑,中简科技高端碳纤维产品打破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际垄断和封锁控制,填补国内空白。现在,常州正以中简科技为龙头建设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园,把碳纤维打造成常州乃至江苏的地标产业名片。

  像杨永岗这样,一批产业创新成果走出大院大所,在常州转化成为产业小巨人。市委、市政府都带着企业家“走出去”对接大学大院大所,举办“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每年有上千家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专家教授“零距离”接触,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所“牵手”、资本与创新项目“联姻”。2020年,常州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第16位。

  常州科技局局长刘斌表示,目前常州高新技术企业超2400家,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要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好重大创新平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促进高校与城市共荣共生、优化创新发展生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常州市区两级将设立400亿元科创基金,从“后补贴”转向“前激励”,五年形成2000亿元投资规模。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科学研究,攻关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搞出“一招鲜”独门绝技。

  智造名城加速锻造新“四梁八柱”

  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近日揭晓,在200多家参评企业中,中天钢铁集团和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和提名奖。至此,常州已有6家企业获得7个大奖和提名奖,成为全国地级市中获奖最多的城市,也是唯一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地级市。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熊梦表示,常州有强劲、厚实的制造业基础,企业家精神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企业家个个都精神抖擞、奋发有为”。

  可以说,工业是常州最自豪、最厚实的家底。在工业领域,常州拥有200多个行业领跑者和隐形冠军。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16个,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8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走向国际化智造名城,常州步履坚定,跻身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7位。目前,常州有销售收入1.3万亿元的5万多家工业企业,2400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上市企业,200多个行业领跑者和隐形冠军,无论是产业门类齐全度还是垂直整合能力都是首屈一指。每4台国产机器人中,就有1台常州造;石墨烯产业集聚度全国最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占全国的1/5,全球每2部手机中,就有1部使用瑞声的声讯系统……

  如何加快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是摆在常州提升国际制造名城建设面前的一道现实命题。一手锻长板,进一步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抢占优势产业“制高点”,常州积极实施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0年,常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高于省均1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19件;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9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7年全省第一,创新后浪奔涌。

  培育未来产业“动力源”,建立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8大高成长性产业链。2020年,常州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办公室,举办新基建发展大会和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召开新基建发展推进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5G信号实现城区全覆盖。这其中的导向是塑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碳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空天信息、5G通信等新“四梁八柱”,加快向“常州智造”跃升。

  跑好传统产业“升级赛”,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新增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增上云企业3600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1个。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加速形成,高企申报通过率、申报数量增幅、培育入库数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梳理常州上市企业名单可以发现,不仅全年过会企业、辅导企业、再融资均创历史新高,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水平提挡加速。2020年新增过会企业16家、上市企业10家,创历史新高。累计上市企业达74家,涌现出星宇股份、新城控股、瑞声科技等一批市值超过500亿元上市公司,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常州首家市值突破千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

  中轴枢纽提升城市能级

  常州,中吴之地,要辅之城。从长三角看,常州地处都市圈交汇点,可以说,常州在“双循环”中有着贯通东西、南北汇聚的“双节点”价值。常州建设中轴枢纽,不仅是交通通道,更重要是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制造枢纽、内外循环有效贯通的市场枢纽、培育新消费新业态的商业变革枢纽,形成“中轴辐射、新城发力、老城复兴”的格局。常州市市长陈金虎表示,用好用足常州“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要加快构建以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为主要特征和内涵的中轴枢纽城市。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江苏,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多,拥有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有打造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的能力。紧抓枢纽经济机遇,积极打造区域快速通勤地、产业创新共同体,2020年常州市委、市政府高标准打造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123个日夜,中国(常州)德国中心在金坛拔地而起,成为长三角德资企业集聚新高地、中德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示范区。金坛区跻身全省首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引进德资企业35家,总投资超6亿欧元。

  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沈小勇介绍,常州市交通部门瞄准战略方向,确立了“跨江携皖、融沪承宁、区域一体、中轴枢纽”的交通发展具体战略,同步提出“三环十九射”高速公路体系和“四环二十一射”城市快速路体系,让枢纽真正成为产业通衢。

  2020年12月28日,全长17.712公里的常宜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打通了纵贯全省南北的高速公路中轴脊梁。从常州出发到宜兴仅需1小时,到杭州仅需2小时。历经三年建设,常宜高速的建成,填补了全省中部南北向纵向大通道的空白,而且自北向南串起了2个国家级高新区、2个省级开发区,中部和南端通过连接线辐射到金坛、溧阳等地,还与长江、运河及4条横向高速公路、3条国省干线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互联互通,推动常州实现城市能级跃升。

  计划总投资约1126亿元的常州高铁新城建设全面提速,将实现“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现风貌”。常州邀请东南大学段进院士、德国欧博迈亚、MAD国际建筑师马岩松等顶尖团队,聚焦“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定位,打造中轴崛起战略支点——常州高铁新城,以站城综合体为核心,地上地下一体、南北拓展,高线游廊系统、云巴、BRT、地下车行环路与城市“血脉相连”,打造枢纽活力城,龙城夜未央。

  据了解,常州高铁新城将集中布局金融商务中心、区域总部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文旅体育中心、品质生活中心“五大中心”项目设施。目前,已注册和签约总部项目11个、金融项目8个、大型综合体项目1个、空间信息产业链项目2个。月亮船、德国小镇、国际马拉松、足球中心、网球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高标准推进,成为吸引研发人群、商务人士、创业人群、高校师生和外籍人士的“强磁场”。

  崭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更大的胜利还在前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正如清代常州诗人赵翼有诗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交汇点记者 蔡炜 唐颖 张宇熠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